今晚与一位朋友闲聊了几句,从击剑扯到了栾菊杰,说起被他误以为是武侠片而莫名期待了半天的《天下第一剑》,说起我们这拨人年幼时曾读过却未必能真正理解的《扬眉剑出鞘》。?
当下,没多少人还记得这位曾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击剑金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是唯一一枚)的女剑客。流水的时光制造了太多的奥运冠军,也将属于他们的回忆与年代纷纷冲洗。但作为半个体育圈内人的我却必须知道她、试图理解她。我对击剑缺乏基础了解,北京奥运会,50岁的栾菊杰的第二场比赛,是我完整看过的唯一一场击剑比赛。?
早已身为加拿大人的栾菊杰仍以选手的身份来到奥运会赛场,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不过这里并没有为她定制的派对,甚至在官方信息Info系统中文版本中,加拿大选手Jujie Luan的名字被标注为“朱杰·卢安”。看台上的欢呼与掌声,寥寥亦不整齐。不过老栾并不在意这些,看台上有她的孩子与丈夫,这是她的动力,能再次以运动员的身份回到祖国,这是她的信念。?
这是一组当年比赛完后撰写的稿子,发表于2008年8月12日,见报约3000字,应是被删节了不少。谈不上多好,身为记者对自己每篇文章的观感总是“本该写得更好些”。不过时至今日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当时自己内心被小小打动的瞬间。体育不是生活的全部,体育绝非生活的全部——当时仓促的落笔或许颇有错误——竞技或者成绩才不是体育的全部,竞争或者成就绝非生活的全部。体育制造了某种梦想和信念,家庭才是生活的动力与支撑。谨以此句献给诞生方才两周的吾子以及经历辛苦的吾妻。?
?
扬眉收剑 菊杰谢幕?
“蓝色剑道的比赛,由匈牙利选手出战加拿大选手。”??
现场广播声不带任何情感。一袭白色剑衣的栾菊杰走上剑道,这张苍老的面孔曾是中国一代青年的偶像,洛杉矶奥运会上她为中国夺得了一枚击剑金牌,迄今唯一的一枚。1984年,显得有些时代久远,甚至不少观众或记者尚未出生。看台上有人认出了她,高喊她的名字,掌声不那么整齐。?
13时整,是属于午饭和休息的时段。击剑馆的上座率不高,当然,女子花剑32强的比赛吊不起太多人的兴趣。??
50岁的栾菊杰的对手是匈牙利人默罕莫德,世界排名第六,比她年轻18岁,这断然是没有悬念的争斗。“我是来享受比赛的,不是来拿冠军的,如果我还能拿冠军,那只能证明击剑运动20几年来都没有发展。”也许没有哪位参赛选手,会如同栾菊杰那么想得开。比赛前一天,栾菊杰把丈夫和三个孩子接到奥运村里“玩遍了可以玩的一切”,晚上还专程外出为孩子们采购了一堆吃穿用品。“也许别人这时候都在休息。”??
的确没有悬念。首个3分钟比赛,栾菊杰输了一个1比7。在忽前忽后的对手面前,栾菊杰的动作有些缓慢,她只能步步坚守,缺乏进攻,甚至连弓步动作都很少做出。?
这不是什么意外,她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2个小时前,栾菊杰赢下了第一轮,这大概是奥运史上最高龄的击剑获胜者。第一轮的对手来自突尼斯,比栾菊杰小了整整29岁又6个月,据说攻击性很强,并常年在法国训练。栾菊杰靠着意志一直占据着比分领先,但两人近战时显然下风,两次跌倒在地。13比9,笑到最后的还是栾菊杰。“这届奥运会,人人都知道我五十了。赢一场赚一场,我不会失去什么。”??
但不是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奇迹。与匈牙利对手的比赛,栾菊杰没有机会。比起对手,她的反应总是慢那么一点点,两灯同时亮起,失分的却总是她。7比15,比赛仅仅举行了不到10分钟,就宣告结束。??
第一场胜利后,栾菊杰掏出一幅“祖国好”的横幅,这次她没有再重复这个动作。??
这不是一个需要做给每一个人看的“秀”,这或许只是这位50岁妇人说给自己听的话。“20多年前,是祖国培养了我,没有祖国,就没有现在的我。正因为是祖国办奥运,才让我打定这么疯狂的主意,一定争取回来参赛。我做到了,我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横幅是栾菊杰在加拿大就做好的,开幕式入场后,她拿着横幅在美丽的烟火下留了影。栾菊杰早就想好,第一场比赛无论输赢都会亮出横幅。“我栾菊杰还是栾菊杰,无论到哪里,我都没有给祖国丢脸。”??
没有特别的告别仪式。剑道上的栾菊杰张开双臂,似乎在示意着什么,挥剑向远处点点。那方的看台上坐着她的孩子和一些还认识她的观众。剑收鞘。??
栾菊杰扬着眉说,“我只想证明自己还年轻,我想,我做得还不错。”??
愧疚的妻子 柔情的母亲? ?
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最大心愿,现在的栾菊杰愿意畅谈一切。为了满足众多媒体的采访要求,这位离领奖台还很遥远的老将破例得到了开一次专场新闻发布会的优待。??
老栾甚至带上了自己的爱人顾大进一同出席,“这是我老公。当我告诉他想去参加北京奥运会时,他说‘想干就去干!我们没什么可失去的。’在我参加资格赛的那15个月里,他照顾着我们的三个孩子,他为我付出了许多。真的非常谢谢你,老公!”?
家庭,永远是一个女人的生活中心。支持自己事业的丈夫,三个可爱的孩子,是栾菊杰心灵的寄托,他们也改变了老栾的一生。没有丈夫的支持,也许栾菊杰永远无法实现北京奥运的梦想。而没有多病的女儿,她也不会在加拿大一呆就是20年。“我的大女儿天生体弱多病,刚生下来10个月就做了心脏手术,5天以后才把胸腔缝上。我想也许呆在加拿大更有利于她的治疗,所以我才留了下来。”栾菊杰原本只是想到加拿大读读书、学学英语,“以前我们比赛时吃了太多的裁判亏,我想读好外语后能够进国际剑联,能够对我们的击剑事业有所帮助。但自从女儿生病后,我改变了想法。第一次手术时,医生让我们别抱太大的希望,眼看我们从死神手里夺回了她,我才明白,女儿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没什么是不能放弃的。”?
2岁安装起搏器,大女儿先先后后动了十余次手术,“每次都是我把她送进手术室,在门口一小时一小时地等待,一天天地等待。真的很艰难。但每当她醒来第一声就是喊我,一切辛苦都消失了。”女儿就这么改写了母亲的一生,此刻的栾菊杰哽咽了。“我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她,弟弟妹妹们也都很照顾她,她是我们的天使,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
就如同天底下所有的妈妈一样,栾菊杰能细数出孩子的每一个生活细节,就是大女儿把学校发的一颗糖果留给弟弟、妹妹,也足够让这位不寻常的妈妈自豪。孩子也成了妈妈上场的动力。“当我第一场比赛上场时,我只看了一眼看台上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总认为,妈妈是最棒的。”也许,这是她能赢下第一场比赛的最好理由。??
“我有三个可爱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一切对我来说很重要,无论以后我的路向何方,这一切已经足够了。”这个创造了中国击剑、乃至世界击剑历史的50岁的女士,其实只是一位普通的妻子、普通的母亲。??
睡眠时间及“妈妈”??
无意中看到印度选手宾德拉拿下了射击金牌,立即短信告知前方的同事,可以考虑采访一下这位冠军。?
这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印度得奥运金牌绝对算得上是新闻。下意识的第二个举动,是想办法通知朋友的朋友比瓦希。这位印度人士在上海从事体育新闻工作,是一位铁杆的利物浦球迷,3年前,却因为上半时0比3而心灰意冷地蒙头大睡,错过了红军最伟大的时刻。??
尽管比瓦希以体育为职业,但我并不保证此刻他能坐在电视机前守候这个意外。比瓦希果然通过电话方才得知这个消息。这不意外。意外却发生在几分钟后,令比瓦希本人都无比惊讶的意外。老兄本想将金牌的意外告知自己的每一位亲朋好友,但打回印度的越洋电话,却总是遭到对方的“呵斥”——“有没有搞错?我们能拿奥运金牌?现在还是睡觉时间,别开这种玩笑。”?
也许身陷体育圈已久,考虑问题都有些体育思路。金牌真的那么重要?对局外人而言,或许比不上10分钟的睡眠。这只是娱乐,只是话题,不会带来多少实质的生活改变。胜利又何必如此重视??
边听录音边写栾菊杰——一位50岁还在梦想奥林匹克,再也不可能在这里获得冠军的女士——的稿子,突然在录音中听见一声高亢的“妈妈”声。栾菊杰把自己的二女儿顾梦媛带到了现场,正值花季的丫头正坐在不知情的记者群中。当栾菊杰自己点开这个谜,梦媛的身边立即围上一群话筒,羞得小丫头只得高喊一声“妈妈”。这是我这一天听到最动听的一个单词。妈妈栾菊杰比冠军栾菊杰更可爱,尽管她只是一位刚输了比赛的失败者,但在女儿面前,却是最伟大的冠军。??
体育,远非生活的全部。?
文/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