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昆剧团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演出昆曲《牡丹亭》。他们采用了舞台表演、专业讲解和观众互动的方式,在西方舞台上立体地呈现了汤显祖艺术的丰富性。(上海昆剧团供图)
本报讯 (首席记者邵岭)国庆长假期间,上海昆剧团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中国文化中心连演3场《牡丹亭》中的折子戏,在“欧洲心脏”搭起了一座美轮美奂的“牡丹亭”。
这次上海昆剧团带去的是《牡丹亭》中的《闹学》《游园》《惊梦》三折。他们采用了舞台表演、专业讲解和观众互动的方式,在西方舞台上立体地呈现了汤显祖艺术的丰富性。而西方观众的掌声和赞叹也充分证明,正如莎士比亚可以在中国找到知音,汤显祖在西方一样能超越语言障碍而获得共鸣。有评论家指出,汤显祖作品所携带的文化基因和美学密码,是人类共有的珍贵文化遗产。
今年,为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上海昆剧团排演了汤显祖的代表作 《牡丹亭》《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4部大戏,构成了完整版的“临川四梦”。在去布鲁塞尔演出之前,该系列已在海内外举行了42场演出,其中包括捷克布拉格,所到之处均一票难求。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许多外国观众尽管需要通过翻译才能看懂唱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领悟人物的情绪性格走向,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导演俞鳗文说,从这次布鲁塞尔的演出现场来看,中国观众最爱的“游园”和“惊梦”,也是外国观众最有感触的“戏点”。
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此前曾有专家认为,相比莎士比亚作品中包含的现代意识,汤显祖的作品似乎只属于中国古典艺术范畴。但从今年海外巡演中西方观众的反应来看,恰恰说明:汤显祖作品中凝结的东方哲学精神和美学趣味,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而且有跨越地域的魅力。它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令人关注的是,上海昆剧团此番在布鲁塞尔的演出,引入了西方演出界颇为流行的演前导赏和演后互动环节,将专业解读和舞台表演融为一体。不同表演身段传递的人物情绪,不同服装、妆容代表的人物身份,乃至不同乐器发挥的作用,都在导赏中一一得以讲解。一位在比利时工作的意大利律师向剧组表示,尽管以前也看过昆曲,但都不如这一次来得印象深刻。有几个细节耐人寻味:每场演出结束之后,一些观众不仅要求和演员合影,还要求和乐队成员合影;有的观众一连追看了3天的演出。这让演出领队史建感慨:“现在可以说,昆曲在西方也有了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