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别创办于1986年和1993年的上海电视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见证了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如何推动了影视领域的创新,以及这种创新带来的艺术影响力和经济拉动力的双重提升
■本报首席记者 邵岭
如约而至,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今天开幕。
年复一年,黄浦江畔的影视双节盛会已经成为全民共享的艺术盛宴。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中国影视产业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中国电影年度票房已在去年突破440亿元;而电视剧产业则进入传统频道与网络平台并驾的时代,国产电视剧年产量超8000集,国产网络剧年产量达到7000集。技术的发展不仅拓宽了影视作品的传播渠道,也使得影视作品在类型上的多元探索成为可能,影像艺术由此得以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了帷幕。幕布开启之后,扑面而来的,将是优秀影视作品所蕴含的塑造社会与未来的力量。
集聚产业要素,引领产业发展
前两天,专栏作家btr在朋友圈里晒出了几张15年前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票根。其中 《太空牛仔》 一片特别在括号内注明:数码电影。“那时还把数码电影括在括号里呢! 没想到如今35mm住进了括号里。”
从胶片到数码,带来了从拍摄到放映一系列环节上的改变,但技术发展对影视产业的影响不止于此。分别创办于1986年和1993年的上海电视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见证了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如何推动了影视领域的创新,以及这种创新带来的艺术影响力和经济拉动力的双重提升。
仅以上海为例,近年来,上海的影视全产业链发展势头迅猛,一方面,麒麟影业、亚洲传媒、奥飞影业、翡翠东方、飞马影业等一批优质企业逐步入驻上海;另一方面,岩井俊二、马尔科姆·克拉克等国际级大师和李霄峰、张侨勇、周燕等一批新锐导演纷纷以工作室等形式入驻上海,人才培养、内容制作、后期制作的集聚效应逐步形成。
集聚影视产业要素,服务并引领影视产业发展,是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越来越明确的功能。国际影视市场打通了电视节目及影片交易、影视制作前后期设备展示以及影视投融资、法律服务等全产业链,已成为集中展示影视内容和顶尖设备交易的“影视航母”。今年,12场白玉兰论坛和不少于15场的电影节官方论坛,将聚焦当下影视新现象、产业新热点和市场新动态,让中外影视人的创意和理念不断碰撞。
捍卫影视艺术,推动多元文化
今年是电影大师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逝世30周年,他生前的经典之作将以“电影的乡愁”之名,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完整呈现。
他的作品不仅影响了许多电影人,也在普通观众心中引发巨大共鸣。曾经有高尔基市的女士给他写信:“您知道吗,在黑暗的电影院里,凝视着被您的天才所照耀的那块屏幕,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列宁格勒的工人给他写信:“关于这部电影我没什么好说的,我靠它活着。”新西伯利亚的女教师对他说:“这部影片,把灵魂和大脑从焦虑和空虚中解脱出来。”
听听这些话吧!谁说看电影、看电视仅仅是一种娱乐?在那些影像里,包含着直抵人心并由此塑造社会与未来的力量。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这些年来,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在奖项的评选上,始终坚持以专业性的眼光做评判,捍卫影视艺术,推动多元文化。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刘杰执导的《碧罗雪山》斩获4项大奖;第二年,张猛执导的《钢的琴》在传媒大奖的评选中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悉数收入囊中;去年,除了《烈日灼心》获得最佳导演奖之外,聚焦“工人诗歌”这一题材的《我的诗篇》获得首次设立的最佳纪录片奖。去年的上海电视节将最佳中国电视剧奖颁给了《北平无战事》,同时将最佳导演奖颁给了执导《平凡的世界》的毛卫宁;而当我们翻看历届白玉兰奖获奖名单,便会发现,当年那些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几乎都在颁奖典礼上获得了认可。
今年的金爵奖入围名单里,有美国著名导演布鲁斯·贝尔斯福德的《丘奇先生》、德国著名导演沃纳·赫尔佐格的《盐与火》,波兰大师级导演扬·雅库布·科尔斯基的新作《弗罗斯特,凌晨四点》、日本导演阪本顺治的新作《团地》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杰、张猛、曹保平也都带来了他们的新作。而白玉兰奖最受瞩目的电视剧奖项提名名单中,那些品质之作均在其中:《琅琊榜》《伪装者》《温州两家人》《虎妈猫爸》《少帅》等等。奖项是一种宣言,彰显电视节和电影节的价值判断和艺术追求。当一些国际A类电影节在商业和艺术间摇摆,当影视创作生产越来越被资本裹挟,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的坚持,就显得尤为可贵。
汇聚经典作品,激发艺术渴求
6月4日,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票当天,票房为1640.6万元,比去年开票首日高出440万元。而当天的另一条新闻是,由于流量过大导致售票系统瘫痪,第一张票直到9点12分才售出,比开票时间推迟了1个多小时。对此,有网友这样评论:观众热情超过了“双11”,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大众中的影响力远远被低估了。
细水长流,影响力来自几十年的培养。如果说奖项更多体现的是行业引领,那每年的展映环节,则将大众直接引入了汇聚世界一流影视作品的殿堂。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银幕上,观众看到了《爱》《电影史》《布达佩斯大饭店》等众多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弥补了这些年来院线引进片一味偏向好莱坞大制作的遗憾。事实证明,口味是可以培养的,观众对于艺术的渴求是可以被激发的。几十年来,每一年电影节期间大量佳片名作的熏陶,已培育起观众接纳多元题材影视作品的习惯,既提高了观众的鉴赏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也对下一届的展映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将有包括《权力的游戏》在内的80部海外电视作品登陆沪上荧屏,海外动画片佳作首次密集展播;500多部中外优秀电影参加电影节,展映场次超过1300余场,其中不乏《聚焦》《鸟人》等奥斯卡获奖影片和世界三大电影节的入围和获奖影片。从售票情况来看,最受追捧的是“向大师致敬”单元,塔可夫斯基的《乡愁》、伍迪·艾伦的《咖啡公社》、维斯康蒂的《豹》等70多部经典之作均已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