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争取和实行民主是共产主义学说中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政党不仅要争取民主为社会主义革命做好准备,而且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要实行充分民主以巩固革命胜利进而达至“国家的消亡”。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主观的历史继承和时代创新。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完善民主政治的发展史。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了新中国国家制度的人民民主性质。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民主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
新时代呼唤新的民主理念和治理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新要求新期待,持续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桥街道考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时深刻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指引下,我们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丰富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取得了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领域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标志性成果。
**开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境界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全过程人民民主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具有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显著特征,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这种新型民主在深刻总结人类民主政治规律基础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新拓展了21世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样态。
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力支撑了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历史性成就。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彰显人民的主体地位,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紧密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国家治理的高效能;实现各方面在共同思想、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基础上的团结一致,人民安居乐业、心情舒畅,社会和谐稳定、生机勃勃;不断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始终坚持公权力姓公,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体现了相对于资产阶级民主的比较优势。近年来,西方日益凸显“民主空心化”和无“民”之“主”的制度梗阻,引起越来越多的批判和反思。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更先进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铸就新辉煌
全过程人民民主凸显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守人民立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既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又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人的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注重尊重民意、了解民意、吸纳民意,使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参与到政治决策中来,并达成最广泛的共识,凝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意志。同时,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项科学有效的制度设计,畅通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及实现机制,保障人民群众民主参与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的畅通和连贯,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克难攻坚的强大智慧和力量。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构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方面面。同时,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用制度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依法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确保人民群众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确保权力必须在法治的框架内运行,各项权力运用得到有效监督制约。
作者:阚道远(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