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准确深入地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命题,至少要从以下三条路径来学习领会。
一是把握“中华民族”,理解由“五个特性”塑造统贯的伟大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这五个突出特性精准传神地凸显了中华文明从古到今连绵不绝、不曾间断的伟大。从“五个特性”出发,我们才能探知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演进中,能够成为多元一体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原因所在;从“五个特性”出发,我们才能懂得中华民族为何能生生不息、持续发展壮大,为何能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勇、奋发奋起。
“五个特性”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人民有力量,中华民族有前途,底气和自信就来自我们灿烂的文明和辉煌的文化。深厚的文化根脉和独到的文化优势,让我们获得了坚守正道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和变革创新的活力。我们要对中华文明所寄托的理想、保护的价值有强大的认同,对中华文明持久不息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有高度的信心,坚守中华文化不断传承发展的立场,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大力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二是把握“现代”,认识重焕中华文明荣光的“中国式现代化”必由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重焕中华文明的荣光。
“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要在赓续传承中推进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进程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从中可以汲取源源不绝的养分。“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要在独立自主中推进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进程需要与中国历史、中国国情紧密结合,以推动“两个结合”的不断深入。这样的“中国式现代化”必由之路体现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正如总书记所言:“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是把握“文明”,为文化强国建设确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宏远目标。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打造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对如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了周密的部署和全面的安排。从十九届五中全会到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我国的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文脉同国脉相连的战略性认识愈加牢固而清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更是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来统一文化强国的打造方向,统领文化发展的前进道路,统筹文化事业的精密布局,站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制高点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方位实现,立足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宏远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前景。
作者:瞿骏(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