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社会主义文化,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宏伟目标,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宣言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我国文化建设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创造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人民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对于文化丰富性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坚持和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答“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强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的问题,就要把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厚植在人民心中,使文化自信成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使人民的文化自信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繁荣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要坚守意识形态领域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以意识形态安全守护文化发展,以意识形态建设守护社会发展道路的根本底线;就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强调文化建设服务人民,文化强国建设必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为人民创作的根本文化导向;就要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胸怀天下的价值追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现实载体,不断推进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从而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作者:刘云龙(上海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