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黄浦江畔,年龄跨度从18岁到73岁的17位闪耀的“科学之星”从红毯上款步走过,2022上海科技节由此拉开序幕。
七年来,“科学家走红毯”已经成为上海科技节的品牌节目,红毯那头像影视明星一样款款走来的科学家,正是上海这座创新之城对科技人才厚爱的最好诠释。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唐勇
首先走上红毯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唐勇。他一直记得导师、著名有机化学家黄耀曾院士常讲的一句话:“做科研,心里要装有三个口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我们要努力把三个口袋都装满。”
唐勇认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是通过认识自然去改造自然。因此,他一方面十分重视解决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另一方面,他又痴迷于成果的转移转化,致力于将研究成果发展为高新技术、把成果放在货架上,让大众享受科技成果的便利。“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是一条很有挑战而且充满风险的路,要么成功,要么惨败,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唐勇说。
一家三口: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中)、黄淑帧(右)和曾凡一
今天的红毯上,有一个“一家两代三位科学家”的特殊组合。父亲曾溢滔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是新中国医学遗传领域的缔造者,我国基因诊断领域及胚胎工程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长期从事医学遗传学和分子胚胎学研究,在遗传病防治和动物生物反应器制药方面成绩卓著。母亲黄淑帧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终身教授,他们的女儿曾凡一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
这个名副其实的“科学之家”,有着自由探索的家庭环境。从小,曾溢滔夫妇就鼓励曾凡一自由选择自己的爱好。母亲黄淑帧喜欢音乐,弹得一手好钢琴。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曾凡一感觉悠扬的音符就像生命体中组成DNA的碱基,简单的符号组成无穷无尽的生命乐章。他们希望,通过科普,为更多孩子创造自由探索的成长环境。
从“几乎末位”起步,到跻身世界前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向世界亮出高水准的上海医疗品牌,也书写了一部当代中国医生征服肝移植技术荒原的奋斗史。仁济医院肝脏外科自2011年以来,年肝移植手术例数稳居全国第一位,儿童肝移植年完成量连续九年居世界首位,术后生存率居世界领先水平。
夏强说,第一个500例,他们花了十年———从2006年到2016年;第二个500例,他们只用了两年。
不久前,他为一名出生仅58天的急性肝衰竭患儿施行亲体肝移植手术,这是迄今全国首例受者年龄低于2个月的肝移植手术。
伍鸣是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首席技术官,在刚刚结束的全球含金量最高的区块链学术盛会IEEE-ICBC上,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提交的论文从100多篇参选论文中脱颖而出,斩获2022年IEEE-ICBC杰出论文贡献奖。树图区块链研究院正在快速迭代着。去年上半年,他们研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公链上线,速度是比特币的428倍,下半年他们就启动《区块链系统应用接口规范》的标准编制,这代表着区块链将统一“方向盘、油门和刹车”,如今这条世界第三代公有链迎来了应用爆发期。
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首席技术官伍鸣
身穿西装,说着一口京味儿普通话,北京化工大学英籍特聘教授、科普实验中心主任戴伟是科普领域的红人,戴伟是这位牛津大学博士给自己起的中国名字,他来中国从事科普已经20多年。凡是看过他科普表演的人都会对他印象深刻,因为他的表演是世界级的,化学的瓶瓶罐罐在他手下如同魔术道具,他口中的知识点就是通俗易懂,就是听上四个小时也不会疲倦。
科普网红戴伟和吴於人
提起自己学习中文的初衷,戴伟说是因为在做科普的时候发现,如果要通过翻译,就无法原汁原味地传递科学的趣味。针对现在很多人“谈化学色变”,他认为化学为世界创造了很多东西,我们不应谈化学色变。
另一位首次走上红毯的是科普红人“不刷题的吴姥姥”吴於人,今天她以一头灰白的短发、身着一件马甲、架着副挂脖眼镜这一大家熟悉的朴素形象出现。能以科普工作者的身份踏上象征着荣誉的红毯,她很兴奋。因为17年前她决定投身青少年科普的时候,科普还是一番冷落景象。
吴於人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工作者,她最初想跟随父亲的步伐投身航天事业,但在父亲的鼓励下,曾是物理课代表的吴於人大学报考了物理学相关专业,从此与物理学结缘。“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物理,离不开科技创新啊。”她对孩子们带来殷殷嘱托,“大国需要很多物理人才,我要让大家都喜欢物理”。
作者:沈湫莎 许琦敏
图片: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