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大连市中山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指导,上海技术交易所、大连理工大学校友创业园联合主办的“一公里”论坛——产学研协同科技成果转化实务分享活动(大连专场)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举行。主讲嘉宾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研发“第一公里”和产业转化“最后一公里”,从相关政策解读到实务操作、案例分享分层级剖析分享。
“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服务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科研人员以不同方式开展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工作,通过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主任刘群彦说。他以上海高校为例,介绍了科技创业、权利让渡等成果转化的类型和路径。刘群彦表示,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但科技创业绩效评估制度关注度需进一步提高,高校内部服务教师创业人才队伍也有待扩充。
大连理工大学校友创业园副总经理刘卓从“探索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出发,介绍了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相关背景和意义。他从物理空间建设、科技金融支撑、成果转化催化、科技服务助推四个方面介绍了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探索工作。他表示,大连市科技成果(碳达峰-碳中和)转化平台是集高校院所、企业、科技服务和科技金融中介机构、政府保障四方力量,通过技术的精准对接、应用场景的系统集成最终孵化出新产品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平台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工作重点,主要发挥技术转移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等三方职能,旨在建设科技创新生态,为科创企业培育赋能助力。
上海技术交易所运营中心部长朱敏锋围绕“赋能产业的技术转移之路”这一主题展开分享。朱敏峰介绍了上技所的服务功能,以及在区域产业赋能的一系列行动,自开市以来上技所就积极联合各地技术市场与服务机构,共同搭建服务生态网络,以国家级平台的服务能力赋能当地产业与企业,提升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目前已有12家交易场所、18个地区技术市场单位与上技所形成了技术成果信息及交易体制的互联互通,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协力为全国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服务。此外,他还介绍了上技所在技术转移方面的一些实操案例,涉及成果价值评估、专利质押融资、技术交易鉴证等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展现了上技所作为技术要素市场平台的专业服务能力。
“一公里”论坛由上海技术交易所联合全国各城市的科技成果主要供给端举办,旨在推介我国科研成果产业化值得借鉴的创新模式和成功经验,为科研成果的主要生产者提供高效、实务的分享与培训服务。作为国家级的技术要素市场平台,一直以来,上海技术交易所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技术交易相关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致力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一公里”论坛将为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增添新的动力,进一步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本次活动由大连凌工技术成果转移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科创中国”技术交易专业科技服务团和上海市专利技术推广运用平台、上技路演中心的支持。
作者: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