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牛,向来是一类存在感极低的动物。在动物园里,它们总是被活泼的海豹、海狮抢尽了风头。而皮糙肉厚、憨厚老实等特点,也注定让海牛难以成为焦点。不过,如果那种被称为海中巨无霸的“大海牛“尚未灭绝,情况或许会逆转。
斯特拉大海牛人类对巨兽总有一种向往与敬仰。与现存的四种海牛目动物相比,斯特拉大海牛(Steller's sea cow)尺寸是大得惊人。根据目前的证据来看,它们成年后的平均体长达10米,体重达10吨。这一重量,就已相当于20头普通海牛,是仅次于鲸鱼的第二大海洋哺乳动物。只可惜,它们仅与人类相处了27年,就灭绝在了人类的手里。
海牛目下的5种动物,分别为:亚马逊海牛、西印度海牛、西非海牛、儒艮和已灭绝的斯特拉大海牛。从灭绝这个结局看来,大海牛的第一次与人类相遇就充满了讽刺。
它们的出现使一行落难的人类获救,但人类却将它们整个种群带进了死胡同。
1741年11月,斯特拉(Georg Wilhelm Steller)所在的海上探险队,陷入了绝境。食物与水源的短缺,再加上坏血病的肆虐,让船员们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了。几乎所有人的心情都跌落了谷底。
斯特拉(Georg Wilhelm Steller)肖像斯特拉本是一位博物学家兼医生。但他中途却被彼得大帝指派,加入了维图斯·白令(Vitus Bering)的探险队。而斯特拉大海牛,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维图斯·白令带领的俄罗斯探险队遇上海难该探险队一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近道,以缩短欧洲到中国的贸易距离。
但不幸的是,在回程中他们经历了海难。
鬼使神差地,它们被困于俄罗斯和阿拉斯加间的一座无人小岛上。这个小岛已接近北极圈,又时值严冬,气候极其恶劣。
后来这座无人小岛也被命名为白令岛(Bering Island)更惨的是,船长维图斯·白令也在那年的12月死于坏血病。
从那时起,斯特拉就担负起了指挥官的责任。
他需要穷尽自己的学识与能力,带领几十号船员在船体的残骸上修建新船。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早日离开这寒冷的鬼地方,回到大陆。
不过,相对于修船,寻找食物以熬过冬季才是最基础的需求。
在这座小岛上,探险队确实发现了各种生物,如海獭、北海狮、海狗等。但是,这些食物来源并不算稳定。
当时,俄罗斯市场对海獭皮毛的需求近乎疯狂,这在18世纪也被称为“Fur Rush”。
所以除了吃海獭肉以外,船员们更多的是在收集珍贵的海獭皮毛。也就是说,他们杀海獭根本不是为了吃。而在百无聊赖的探险队日常,这些值钱的皮毛还沦为赌博里的赌注。
随着贪婪的探险队员的大肆杀戮,营地附近的海獭很快就所剩无几了。
北海狮海獭少了,大家又盯上了北海狮。
然而,北海狮体型不但庞大,还很凶猛敏捷,人类很少敢去招惹它们。
而海狗又生活在白令岛的另一个海岸,需要大费周章、翻山越岭才能将其射杀。所以整个冬天,探险队的食物来源都时好时坏——直到大海牛的出现。
有一天,斯特拉沿着海边拾柴火时注意到,一团巨大的黑色阴影正在浅滩上移动。每隔几分钟,它就会将鼻子露出水面呼吸。根据特征,斯特拉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种海牛。但让他感到震惊的是,原来海牛的体型竟可以如此庞大。
大海牛与人类体型对比
这正是数千年来,人类与这种神秘生物的第一次会面。
尽管当时没有参考书籍,斯特拉还是将大海牛的习性与特征等详尽地记录了下来。所以,大海牛也被称为“斯特拉大海牛”。
而这些记录,也是世界上仅此一份的。毕竟还未来得及研究,大海牛的厄运就到来了。
▲东南亚的儒艮是斯特拉大海牛的近亲,图左为现代儒艮头骨,右为斯特拉大海牛头骨。大海牛被分到海牛目下的儒艮科,性情和儒艮一样温和。
所以斯特拉,也将大海牛描述为”温柔的巨人“。它们体型巨大,脂肪层肥厚它达7到10厘米。而这优越的表面积-体积比,也使大海牛成了海牛家族中唯一能适应寒带气候的物种。海带、海藻等海底植物,是它们唯一的食物来源。因为没有牙齿,它们只能用一对宽角质垫来咀嚼海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斯特拉将这情景形容为,有点就像牛在吃草。
不过,将其形容为牛是不恰当的,因为大海牛比陆地上的牛还要温顺。尽管它们能够抵御敌人攻击的唯一手段只有那层厚厚的脂肪,但大海牛却丝毫不畏惧人类。
就算是人类接近,它们也依然无动于衷,表现得异常淡定。
然而,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大海牛也成了一块漂浮在海里的肥肉,任人宰割。
在食物来源越来越少的时候,探险队开始打起了大海牛的主意。
回想起格陵兰人捕鲸的描述,斯特拉对大海牛也是如法炮制。探险队成员制造了一种工具,将鱼叉绑在长绳,用来捕抓大海牛。
捕鲸队长绳的末端由岸边的几十个人抓紧,再派六人乘船悄悄接近大海牛,把鱼叉往大海牛身上猛插。而大海牛一被命中钩紧,岸边的人就会协力将大海牛往岸上拖。与此同时,小船上的六人也会用武器不断攻击大海牛,使其不断失血、逐渐虚脱。只要大海牛离开了水的庇护,它的命运就已经注定消亡。
成年大海牛的重量,达10吨。这样算下来,猎杀一头大海牛,就已经可以让所有船员吃上一个多月了。
而且大海牛不但肉多,其质量也很高,简直是人间珍馐。就连一向挑剔的斯特拉,都对大海牛的肉赞不绝口。
其肉头肥厚口感胜似牛肉,油脂美味更是可以媲美广受好评的荷兰奶油。
除此之外,海牛的脂肪还可以用作灯油,或制成黄油保存。而巨大的海牛皮还会被制成各种日用品,甚至用作船只的防护层。
就这样,靠着大量囤积的大海牛,他们度过了寒冷的冬天。说是大海牛救了他们的命都不为过。
1742年的8月,斯特拉与探险队便造好了新船,与白令岛告别。但故事到这里还没完。
1884年-1886年,白令岛上的猎人临走时,探险队还带走了大量的大海牛肉与皮。
而探险队在白令岛上的传奇故事,也迅速流传开。无数贪婪的猎人和皮毛商人,涌入这片海域,动物们纷纷遭殃。
他们学着斯特拉提出的方法,协力捕杀着斯特拉发现的大海牛。
更可悲的是,大海牛之间仿佛还有着深厚的感情。
根据斯特拉的描述,大海牛是高度社会化的,并严格遵循着一夫一妻制。当一只大海牛被钢叉击中时,其他大海牛就会聚集成群,试图救助被人类攻击的同伴。
它们会试图把小船弄翻、或压着绳子想把鱼叉拔出,就是不肯离开。
斯特拉还曾观察到,一头公大海牛连续两天到岸上,凝望着已经死去的母大海牛。
然而,这种习性往往会遭到残酷猎手的利用。大海牛们常常被一锅端,堪称大屠杀。
又因为体型巨大,一些猎人嫌弃搬运不便,会直接把海牛尸体扔在海中,等待潮汐将其推上岸。
所以不少海牛尸体都白白地被浪费,成了海底的养分。
18世纪自然主义者的观点认为,大自然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灭绝什么的是不可能的,不想尽办法捕杀这些动物才是暴殄天物。
就连斯特拉本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当时他就设想着在岛上开设一个皮毛贸易枢纽,靠大海牛的肉为食,买卖海獭皮毛。
但事实证明,他们都错了。
1768年,在毛皮猎人的钢叉下,最后一头大海牛死去。短短27年的时间里,这种生物就已宣告灭绝。
虽然此后也有人声称见过像是大海牛的生物,但这也仅限于口述,没再找到确切的证据。
直到一个多世纪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回头找大海牛的灭绝原因。
化石证据显示,大海牛曾经活跃于环太平洋的许多海域里,从日本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等。然而,在斯特拉第一次见到它们时,粗略估计这一物种就仅剩下约2000头了。
在这之前,大海牛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就出现了紧缩,原因尚无答案。但它们至少在白令岛海域找到了一方天地,休养生息。
不过,就最后2000头大海牛来说,其灭绝原因就很明显了。
大海牛数量下降的模型预测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的过度捕猎。
这短短三十年间,人类捕杀大海牛的速度,已远远超过了它们繁殖的速度。
而另一方面,则是与它们的生态位受到威胁有关。海底巨藻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与大海牛的消失直接相关。
前面已经提到过,白令岛一带还生活着大量的海獭。
市场对海獭皮毛狂热的需求是狂热的,海獭被大量捕杀。而海胆,又是海獭的重要食物来源。所以当海獭数量大幅下降时,失去天敌的海胆就开始大量繁殖。
吃海胆的海獭
我们知道,海胆与大海牛一样,都会以海藻为食。海胆的数量越多,就会吃掉更多的海藻,这直接影响到大海牛的食物来源。
斯特拉曾经这样描述大海牛:“因为太过贪吃,它们会把头一直埋在水下,丝毫不顾及生命和安全”。
大海牛不是贪吃,是因为海藻的热量实在是太低了。它们需要不断地进食,才能维系得住如此庞大的身躯。所以,对食性单一的大海牛来说,海底巨藻森林消亡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而从巨藻森林生态系统遭破坏这一角度来看,也让科学家有了这样的推测。
在以前出现过大海牛的海域,当地的原住民很早就已经触发过类似的连锁反应了。
这或许可以解释得通,为什么最后的2000头大海牛会栖身于荒无人烟的白令海域。但无论是大海牛本身被过度捕猎,还是海獭被过度捕猎导致了海底巨藻系统崩溃,都与人类的贪婪脱不了关系。
双管齐下,大海牛在劫难逃。
从地球上永久消失的,不仅只有大海牛。
毛里求斯蚺蛇,灭绝时间:1975年。灭绝的原因:兔子和山羊的引进破坏了本地物种和植被,破坏了毛里求斯蚺蛇的栖息地。
斯皮克斯金刚鹦鹉,灭绝时间:2004年。灭绝的原因:非法捕捉和贸易导致金刚鹦鹉的数量减少,人类居地侵占了其生存环境。
爪哇虎,灭绝时间:1979年。灭绝的原因:人类的农业生产对爪哇虎居住地的侵占,导致爪哇虎数量急剧减少。
西非黑犀牛,灭绝时间:2006年。灭绝的原因:偷猎者为获得西非黑犀牛头上的尖角大量猎杀它们,因为有些人认为尖角有壮阳的作用。
比利牛斯山羊,灭绝时间:2000年。灭绝的原因:过度狩猎造成比利牛斯山羊的数量急剧减少,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责怪西班牙政府未能及时采取行动来挽救它们。
提可巴鳉,灭绝时间:1982年。灭绝的原因:自然栖息地遭到破坏。
马德拉大白凤蝶,灭绝时间:2007年。灭绝的原因:因建筑用地引起栖息地的减少和农业灌溉引起的污染是导致这个物种灭绝的两大主因。
Po'ouli鸟,灭绝时间:2004年。灭绝的原因:栖息地减少,并伴随着瘟疫,食肉动物的出现及食物缺少,当地树蜗牛数量减少。
桑给巴尔豹,灭绝时间:1995年。灭绝的原因:桑给巴尔豹被妖魔化,人类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不得不侵占桑给巴尔豹的栖息地,还捕杀了作为桑给巴尔豹食物来源的其它动物。
金蟾蜍,灭绝时间:1989年。灭绝的原因:环境污染、全球变暖以及细菌感染。
5月6日,联合国发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报告显示,如今在全世界800万个物种中,有100万个正因人类活动而遭受灭绝威胁,全球物种灭绝的平均速度已经大大高于1000万年前。该报告是50多个国家400余名专家3年的研究成果,研究领域包括浮游生物、鱼类、珊瑚、森林等。
报告显示,栖息地减少、自然资源过度开采、气候变化和污染是地球物种损失的主因,全世界40%以上的两栖动物物种、33%的造礁珊瑚和1/3以上的海洋哺乳动物都因此面临灭绝风险。
报告同时指出,人类诸多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自工业化以来,人类已经改变地球75%的土地和66%的海洋生态环境,如今全球1/3以上的土地和3/4的淡水被用于农作物种植和牲畜饲养,人类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威胁到其他物种”。
“这项研究结果值得全世界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这份历史性的报告将让人们意识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同样重要,这是我们对子孙后代的责任。”
地球是一个生态圈,当圈中的一环掉落,其他的几环还能好好生存吗?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微信公众号“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唧唧喵喵”、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