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三大疾病,临床上实施救治需建立中心血管通路,每年全球近2000万例,我国500万例。在今天举行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张海军教授牵头完成的项目“血管通路数字诊疗关键技术体系建立及其临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传统血管通路建立存在穿刺难、定位差、并发症多三大临床挑战。项目团队历经10余年医工交叉与转化研究,创建了新的中心血管通路技术体系,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一是创建了靶血管分析与筛选技术。针对穿刺靶血管筛选影响通路性能的难题,提出基于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穿刺靶区多参数选择方法,实现对靶血管直径、向心血流速度等生物特性的精准分析,提高穿刺成功率。研制中心血管通路心电超声多普勒一体化诊疗系统,将血管筛选、穿刺成像和心电导航融于一机,实现临床操作的集成化、小型化、高速化。
二是创建穿刺复合增强显像技术。发明双头超声换能器和图像空间复合增强显示技术,提高了图像清晰度,消除了穿刺视野盲区,实现穿刺全程实时监控。
三是创建血管内生物电精准导航技术。针对传统导管尖端体内定位采用X线解剖标志目测法定位误差大、并发症多、患者需反复照射X线等缺陷,发明导管尖端的生物电精准导航,减少患者X线接触,提高临床定位准确度,降低异位、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率。
项目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6项,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11个,编制行业标准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3部,牵头出版临床专家共识1部。成果推广至全国1000余家医院,为广大患者降低了并发症,降低了医疗费用。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替代进口并出口30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获得2019年省级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