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课树上有很多生命,
也孵出了很多生命。
这棵树经历着升级,
这棵树也经历了沧桑。
美人蕉的叶子上
一对正在交配中的鹿蛾
第一次亲眼看见昆虫交配
我生怕打扰了他们
……
这些都是人们在看到野生动物时从心底萌发的诗意。
上海的野生动物有哪些?哪些曾经消失又回来了?今天起,上海自然博物馆2020原创主题展示活动“听▪见万物”在在B1临展厅免费对游客开放,展览内容基于“听见万物——2020年我的自然百宝箱”公民科学项目,以上海地区野生动物摄影作品为主,辅以上海典型生境的沙盘模型及动物标本,帮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认识自然,感受自然。
活动由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组委会指导、上海自然博物馆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林业总站、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等11家单位合作支持。
整个展示分为“上海野生动物”、“上海代表生境”沙盘、“公众自然故事”、“互动留言区”4部分组成,将55张上海典型野生动物摄影、4个上海自然场景沙盘模型、24段公众自然故事、1组公民科学家项目记录、3篇科学家观察报告、357个参与者姓名,以集中展示的方式呈现。
近年来的调查显示,上海地区的中大型陆生哺乳动物只剩下7种,包括黄鼬、貉、华南兔等。在野生动物管理部门、科研人员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地区獐的种群数量已经达到300余只。而“一丘之貉”中的貉更是成为大自然中自我恢复的典型,近年来它们的种群在上海郊区的松江、青浦等地激增。
你现在还有“听取蛙声一片”的诗意经历吗?两栖类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全球有记录的7000种两栖类中,近1/3的类群正面临灭绝的威胁。在上海,上世纪八十年还记录有11种蛙类,到90年代只有8种,2013年起只剩下5种还能找到踪迹。近年来人们发现了一个新纪录,但它们的生存状况还是危机重重。
鸟类是上海地区种类和数量最丰富的陆生脊椎动物,截至目前,上海地区的鸟类种类已经达到504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1/3。上海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中的重要中转站,每年有数百万的迁徙种类来这儿过境、繁殖和过冬。
或许野生动物就在你身边,你却苦于不知道如何了解它们。自去年起,上海自然博物馆推出了一款记录生物多样性数据的小程序,在去年“听有虫”的基础上,“听见万物”做了一次用智能算法支持生物研究的新尝试,上传动物声音,小程序就能帮你分辨它是什么动物。截至目前,小程序用户已经超过30000人次,其中有433位公众留下了近3000条有效数据。
作者:沈湫莎
照片:袁婧 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