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核心器件谐波减速器寿命超过3万小时,填补国内空白;
碳纤维技术车身可灵活编组,“智能车窗”轻触成大型“Pad”;
山岭隧道“穿山甲”TBM硬岩掘进机,实现最高日进尺86.5米的世界之最……
仅仅一上午,中国工博会“创新科技馆”就变成国家会展中心里的“网红打卡点”。许多参观者不惜走过长长的通道,乘电梯而上,来到6.2H馆,只为在高低错落的上海未来城市模型前按下快门。
创新科技馆凭何成为“网红打卡地”?参观者说,凭的是颜值加实力。
“硬核”科技展现中国创造魅力
坐在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酷黑色地铁车厢中,轻触车窗,窗外的风景消失转而为一个超大型“Pad”,各类视频、新闻应有尽有。这是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下一代地铁车辆,也是“科技部展区”展出的70多项高端又接地气的科研项目中,颇为“吸睛”的一个。
下一代地铁“颜值”不俗,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车身颇为“纤瘦”,但这苗条的身材却十分耐疲劳、耐腐蚀性能,可有效保证列车在30年服役期内不发生疲劳、腐蚀等失效事故。同时,车辆编组灵活,能适应恶劣的气候地理环境,可在高温高湿、-40℃高寒、2500米高海拔等复杂环境下运行。
如果不被提醒,你很可能错过放在橱窗里的银色物件,这个环状物体叫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最重要的基础部件,而国内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的产品所占领。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九种超长寿命、低振动噪声谐波减速器,它们改变了减速器被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使得机器人用户成本降低35%以上,并赢得国内市场超过65%占有率。
人工智能提升垃圾分类效率
当你走过长三角“芯”高地板块时,你的面庞已经被人工智能识别系统所“捕捉”。然而此次中科视语展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不仅能“识人”,而且能“识布”,在演示中,记者看到它正盯着机器“织”出的布匹,以前这道关卡需要由人完成,每分钟检查10-20米,而用上了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后,每分钟可检查120米。
垃圾分类、干湿分离,在今年成为上海的新时尚。在主题展区的“科技创新赋能城市治理”板块,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就带来了不少创新科技,帮助生活垃圾全程处理。
在展区现场,可回收物智能分类投放柜和智能分拣机器人系统立于路边,当有垃圾投入后,它们可对混杂的可回收物中根据品类、材质实现精准分类,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实现可回收物的快速高效分拣和资源化利用。
此外,垃圾在虚拟空间也有了自己的数据身份。公司研发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化系统将实时显示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处置数据,可对生活垃圾进行全程追踪溯源,还能在线识别垃圾品质,实现从前端到末端的全流程信息化监管,垃圾不分类将难逃“法眼”。
用牙齿听声音,这款“助听器”有点牛
用牙齿听声音,听起来似乎令人匪夷所思。实际上,人类感知声音的主要途径有两种:空气传导(气导)和颅骨传导(骨导)。牙齿作为人体唯一一个裸露在体表的骨质,上颌牙与颅骨紧密镶嵌,中间不经过软组织和关节,因此可以将声音的振动能量高效、无损耗地由牙齿传递至颅骨,引起内耳淋巴液振动,从而产生听觉。
在“技术交易展区”中等待推向市场的声佗医疗的牙骨传导听力系统是现今全球首个、非手术、无创牙骨传导产品,相比目前市场上其他的骨传导助听设备,声佗医疗“独家的”牙骨传导助听器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振动器直接佩戴在牙齿上,无需外壳手术,完全无创,在保证高频声音能量高效传递的同时,佩戴效果又十分隐性。
“您的药到了,请刷卡取药。”在医院的核素治疗病房,机器人代替医务人员将药送到了病床前。患者听到提示,只需要起身刷卡,就能从对应的药盒里取药服用。在科技创新赋能健康生活板块,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将展示基于5G的钛米智慧病房管理系统。在这样的智慧信息化病房里,患者从住院登记、身体检查、药物服用等到出院后的病房消毒,都可以由的机器人帮助完成。当前,钛米机器人的产品已在全国100余家三甲医院落地使用。
作者:沈湫莎
照片摄影:薛志明、袁婧、沈湫莎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