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产妇”福七正在娩出幼豚
今天,我国第二头人工饲养环境下自然繁殖的小江豚满百日了。位于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为这头雄性小江豚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庆祝活动,祝愿它健康成长。
长江江豚是已经灭绝了的“长江女神”白鱀豚的表亲。作为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的极危物种,长江江豚如今已仅剩约一千头。2005年,水生所在全球完成了首例人工饲养长江江豚的成功繁殖。这13年间,他们不断摸索经验,终于迎来了第二头健壮小江豚。长江江豚人工繁育项目负责人、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头小江豚的顺利繁殖与存活,为今后的江豚人工繁育带来更多经验,将有望提升今后江豚人工繁育的成功率。
科研人员悉心呵护下,江豚母子健康
今年6月2日,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一头雄性小江豚顺利降生。目前这头小江豚身体健康、发育正常、行为丰富,而且开始出现频繁的捕鱼行为。从母子关系、哺乳行为等多方面的监测情况判断,该江豚成活的概率极大。
它的母亲是一头2011年从鄱阳湖引进的雌性江豚,名叫“福七”(F7),今年9岁。去年8月,水生所科研人员通过B超检查发现福七疑似怀孕。
当福七被确认怀孕后,待遇立刻全面升级。科研人员为她准备了她最喜欢吃的小鲤鱼搭配精挑细选的鲹鲦鱼,为她专门新装修了位于繁殖厅的“产房”,还每天观察记录她的怀孕状况,定期给胎儿做B超检查。
▲小江豚正依偎着妈妈福七在饲养池内“散步”
2018年6月2日凌晨1点零1分,已减少进食、漂浮水面近一天的福七开始分娩。清晨6点多,当小江豚娩出时,意外发生了——脐带没能自动断开,幼豚无法自动出水呼吸。此时,两位训练员马上跃入水中,用手将小江豚轻轻托起。这时,脐带才最终断开,新生幼豚得以出水呼吸到第一口新鲜的空气。
新生小江豚体长约为75cm,估计体重在6.5kg。小家伙刚一出生,就“闯劲”十足,像一个小炮弹一样到处横冲直撞。幸好福七的母性很强,尽管这是她第一次分娩,她很快就自如地带领并保护小江豚游动,极力避免小江豚撞到池壁。
小江豚前三个月的生长非常迅速,营养需求也越来越大。训练员通过增加饲喂餐数,调整活饵比例来保证豚妈妈的营养。一个月后,小江豚越来越活泼,在水池里吐水、捕鱼、跳跃、追逐,很是欢乐。满两个月后,小江豚开始进食小鱼,进入混合营养期,不仅经常主动向训练员讨鱼吃,甚至还抢妈妈的鱼吃。
模拟“母乳喂养”难关有待攻克
水生所白鱀豚馆于1996年开始尝试长江江豚的人工饲养,并成功建立了我国唯一一个小型长江江豚人工饲养繁殖群体,为该物种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创建了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平台。郝玉江告诉记者,经过多年摸索,已对江豚在人工环境下的生长、交配、妊娠、生产,以及产后护理技术有了相当了解,为长江江豚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现在的最大难点在于幼豚的人工喂养。”郝玉江说,江豚的哺乳好像飞机的空中加油,而且频率特别高:幼豚每小时要哺乳4-6次,每次只有几秒钟,相当于约十分钟吃上一口奶。这是传统人工喂养方式难以做到的,“人工哺乳则需要训练员将幼豚从水中捞出进行哺乳,这与自然哺乳状态完全不同。”
“如果母豚身体健康,可以喂养照看幼豚,那么幼豚的存活率就高。反之,幼豚成活几率会大大降低,人工喂养介入十分困难。”他说,除了哺乳方式外,江豚的人工乳配方也有待摸索,这也是人工介入喂养小江豚难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当前长江中生活的唯一的哺乳动物和食物链的顶端物种,长江江豚的种群维护指示并反映着其繁衍栖息地——长江的生态健康状态。这也是数十年来长江江豚深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如今,世界首头人工繁殖的江豚“淘淘”今年已13岁,正值壮年。郝玉江透露,它是目前长江江豚人工繁育的群体中最重要的雄性繁殖个体之一,“我们还将继续努力,让更多小江豚在人工环境下能繁衍成功。”
相关链接:小江豚出生后的三个“第一次”
在水中出生的小江豚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挣脱脐带、第一次呼吸空气、第一次吸吮母乳三大“规定动作”,才能完成顺利存活的第一步。
挣脱脐带
“产妇”福七(母豚名)经过一年的漫长孕期,于2018年6月1日出现食欲减退,游动缓慢的“临盆”特征。6月2日凌晨1点零1分,值班训练员王超群发现母豚生殖孔有黄色膜状胎衣露出,确认其已进入分娩,整个团队遂启动跟进预案。
4点59分,福七突然快速游动,幼豚单侧尾页率先露出母体。5点零2分幼豚双侧尾页完全露出。
6点25分,母豚安静地漂浮在水面,并持续伴有勾尾动作,没过多久幼豚整个身子成功娩出体外。但这时,母豚与幼豚仍被一根脐带相互羁绊着。
按照常规母豚与幼豚首次体外互动,脐带会自动断开。然而水下分娩监控画面显示,这一幕并没马上出现。郝玉江分析,这可能因母豚分娩时候太过平静,幼豚受到没有自动断开脐带的拉扯,这对于刚离开母体的它来说不能及时出水呼吸空气后果难料。
说时迟,那时快,两名训练员迅疾跃入池中,游到江豚母子的两侧准备干预。从回放画面判断,大概福七被突然入水的训练员惊动,身子瞬间加快游摆,而幼豚估计也因此受惊用力游动,这才使得脐带断开。
呼吸到第一口空气
嗖……!与脐带断开后,幼豚就像一枚潜射鱼雷窜至水面。这个动作标志幼豚终于呼吸到离开娘胎后得第一口空气。
几乎同时,母豚立刻展现出本能得母爱,迅速靠向幼豚一起伴游,母子开始交流互动。
吸吮到妈妈喷射的第一口母乳
幼豚在出生一天内,如果吃不到母乳,就会有生命危险。可第一口吮乳需要靠江豚母子俩协同配合才能让完成。
母江豚的乳头是隐藏在一个内陷的结构里,专业名称叫“乳裂”,位于腹部生殖裂稍前的两端。
水生所王丁研究员介绍,江豚哺乳时,幼豚紧贴母豚的腹部,母豚则将身体微微侧向一边,将一侧的鳍肢露出,鼓起自己的腹部蹭擦幼豚,为的是诱引幼豚,并将乳头靠近幼豚的嘴巴。
当幼豚找到妈妈的乳头位置时,会把舌头卷起来顶在上颚,形成一个管状空间,然后把喙往前钻进妈妈的乳裂里头,将这个“管子”套在妈妈的乳头上。与陆生动物不同的是,母豚是通过乳裂周边的肌肉收缩,将乳汁喷射到幼豚嘴里。
一开始,母豚还会把乳液射到幼豚嘴外,在水中泛起一屡白色雾状。这表明幼豚起初吮乳技巧很生疏,吸入的母乳不很充分。这一阶段幼豚吸吮次数会十分频密。假如幼豚逐渐降低吸吮次数,则意味着幼豚已娴熟掌握了吮技。
江豚母子在水中一边游弋一边哺乳,母豚会以两侧乳头交替哺乳。这些水下哺乳过程完全在运动中进行的,与飞机空中加油十分相似。
作者:许琦敏 谢震霖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