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近路过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的中转大厅,一定会被30幅巨大的海报吸引——一面是15位德高望重的院士,一面是15位朝气蓬勃的少年,除了照片,每个人还配有一句肺腑之言,引来不少人驻足观看。
城市的更新悄然拉开了2018“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序幕,记者今天从上海市科协获悉,2018上海市“全国科普日”将于9月15日至9月21日举行,今年,上海市区两级、街镇村居、学会、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科普教育基地等组织近3000项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数量为历年之最,其中97%的活动在基层展开,真正做到贴近市民生活、普及普通百姓。
院士寄语,播撒科学火种
传承科学精神主题展日前上海地铁举行,15位院士和15位科学新星的科学感悟,将在这里普及给过往行人。
物理学家干福熹说,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要跟他骨子里的向往在同一个方向上,不能背道而驰,才会有幸福可言。
天文学家叶叔华说,我们中国要从大国走向强国,这中间科技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
吴孟超说,孩子们,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
……
另外,还有王振义、苏步青、李政道等12位科学大师的科学寄语,从工作、生活、报国甚至艺术的角度,给行人以启示。
除了院士,传承科学精神主题展还把一半的曝光度分给了15位从上海各种科技型大赛中脱颖而出的科学新星,他们中最小的9岁,最大的18岁。虽然他们的寄语看起来还略显稚嫩,或者干脆是“借鉴”了某些科学前辈的名言,但能够看出他们的活跃思想,和对创新的热爱。
上海市科协副主席梁兆正说,从院士到怀有科学梦想的青少年,体现了一座城市科学精神的传承,在上海人流量密度最高的地方举办这一展览,正是为了播撒科学火种,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中国创新的接班人。
穿越百年时光,科普游走进科学会堂
上世纪二三十年,上海城市建设空前繁荣,人们印象中的近代城市风貌渐次形成,而最能体现这处东亚最大现代都市的区域有两块,分别是外滩地区和原法租界西区。由上海市科协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与穷游联合打造科普行走路线“走过1914的田野与文明”将在“全国科普日”期间首次亮相,这条路线从上海“新兴”时尚生活空间新天地开始,围绕近代上海城市发展和科学研发两大主题,带领队员穿行于1914年原法租界第三次扩张所打造的社区,越过当时的城区边界重庆南路,全长约3.8公里,最终走进科学会堂。
科学会堂是上海科学殿堂级建筑,“全国科普日”期间它将揭开神秘面纱。199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将在这里讲述细胞的秘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极地考察站站长和雪龙号科考船长来到现场,与上海小学生亲密相会互动;上海有机所、上海光机所将携手走进科学会堂,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的“奇妙科学体验日”,体验一把“小小科学家”的成就感。
“全国科普日”期间,上海科技影城还将展映9部科普电影,共放映18场。荣获“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的《我们诞生在中国》、由BBC制作的《地球脉动》、素有草本界的“舌尖中国”之称的《本草中华》等将一一亮相。
2000多场活动“下沉”基层,全力补足科普短板
根据第10次公民科学素质普查的数据,农民、社区居民是上海公民科学素质的短板,为此,本次科普日活动做了有针对性的“下沉”,近3000多场活动中,97%在基层展开。
科创资源丰富的浦东区一口气推出了千余场活动,其中“科普诗词大会”人气颇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从人们最常说诗词中学习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令人感到既亲切又有趣。
杨浦区的上海安徒生童话乐园打开大门,在这里既能体验开碰碰车、坐海盗船、看《海的女儿》,又能欣赏科普秀、聆听科学家的声音,一次旅行,两种体验。
老人玩不转手机怎么办?闵行区把社区居民们关心的问题,编了一场科普晚会,到各个社区巡演。比如其中有一场《老人与手机》的话剧,就颇受居民好评,常演常新。从中,闵行区科委更看到一大片科普蓝海,怎样为老百姓打造他们听得懂的科普产品,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相关链接:院士语录
干福熹 物理学家 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要跟他骨子里的向往在同一个方向上,不能背道而驰,才会有幸福可言。
王振义 内科血液学专家 作为一个科学家,要有科学的思考和想象,这样才有创新。
叶叔华 天文学家 我们中国要从大国走向强国,这中间科技的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
苏步青 数学家 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
李国豪 桥梁力学家 搞科学研究,我坚持真理,真理就是力量。
李政道 物理学家 要创新,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问愈透,创更新。
杨振宁 物理学家 科学追求的是认识世界、理解造化,并从认识中窥见大美。
杨福家 核物理学家 一个有科学创造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
杨槱 船舶设计专家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方面不仅是物质财富,也有精神内涵。
吴孟超 医学家 孩子们,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
谷超豪 数学家 做学问就像下棋,要有大眼界,只经营一小块地盘,容易失去大局。
沈文庆 实验核物理学家 知识领域内的新旧代谢很自然。年轻人是最有希望、最有创新的所在。
陈凯先 药物化学家 社会的尊崇应该更多地给予哪个人群?那就是能够引领社会前进、国家发展的人,科学家是其中之一。那些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我们民族的英雄。
翁史烈 热力涡轮机专家 创新思维要从娃娃抓起,我们不仅要培养奔驰的骏马,更要培育驰骋的思想。
谢希德 物理学家 理论结合实际是科学的首先要求。
作者:沈湫莎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