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童薇菁
日前,由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以下简称“中福会儿艺”)推出的年度大戏《巴黎圣母院》在马兰花剧场首演,吸引了众多上海家庭前来观看。
世界文学经典《巴黎圣母院》中貌丑却心善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在舞台上以一只大猩猩形象出现,瞬间就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吉普赛少女艾斯米拉达也化身为热情美丽的百灵鸟,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弗洛姆则变成了一只秃鹫,这些充满生命力的“小动物”共同讲述了一个关于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故事,台下小观众们看得目不转睛,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儿童剧 《巴黎圣母院》 是中福会儿艺继2015年成功推出“世界经典作品系列工程”的第一部儿童剧 《泰坦尼克号》后,继续以“角色动物化、形象卡通化”的创作路径打造的又一部舞台剧作品,让孩子们得以亲近经典、喜爱经典。
经典“化繁为简”走进孩子的世界
目前,中国拥有至少3.8亿少年儿童。儿童剧已成为演出市场最热门的剧种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寄予了中国家庭育儿的新希望。虽然前景广阔,但儿童剧在这些年的发展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走向了幼稚玩闹与理论说教两个极端。
中福会儿艺院长、《巴黎圣母院》导演蔡金萍告诉记者,市场热衷于舞台上的技术翻新,却缺乏蹲下来与孩子平视的童心、童趣,回避儿童的情感与心理开发。今天应该给孩子们看什么样的儿童剧,值得业内深思。
中福会儿艺剧团两年前便开始投入“世界经典作品系列工程”的创作。“就是想让孩子们从小看点好的,身临其境地感受舞台的魅力、经典的魅力。”蔡金萍说,目前已列入创作计划的,还包括 《悲惨世界》 《堂吉诃德》等世界文学名著。
为了便于孩子们欣赏与理解,从首部作品《泰坦尼克号》开始,主创团队就确立了“拟人化”的创作思路,同时,做出符合少年儿童理解力和接受度的改编,对于儿童剧的创作来说也很重要。编剧杜邨剥开 《巴黎圣母院》 原著厚重的语义,梳理出了最适合孩子理解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故事最后,卡西莫多手里的那支正义之箭会射向哪里? 是向每个孩子提出的问题。因为正义感,是每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养成的重要品格。”
孩子散场后在哼唱剧中的歌曲
演出结束后,很多小观众意犹未尽,纷纷排队等待和“卡西莫多”“艾斯米拉达”合影,有的小朋友还被唱歌时嘴巴一张一闭的大钟玛丽“圈粉”。
很多孩子散场后依然在哼唱剧中的歌曲,从舞台音乐的角度来看,《巴黎圣母院》 是合格的音乐剧。全剧独唱、对唱、合唱歌曲达12首之多,作曲家金复载在为 《巴黎圣母院》 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各种风格的曲风。无论是艾斯米拉达优美的独唱 《我是一个百灵鸟》,还是卡西莫多带有调性变化的 《丑人王》,抑或是弗罗洛“说唱风”的 《秃鹫进场》,都设计处理得通俗明快,富有童趣。从这三个核心唱段中提炼的音乐动机也贯穿整个剧情始终,使整部儿童剧的音乐呈现系统性和强烈的风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