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勒(右)在过去几十年中用一系列研究告诉人们,人并不具有经济学理想中的理性,在生活中大部分情况下不是,在决策的时候也往往不是。由此,行为经济学提出“有限理性人”假设■塞勒将心理学上的现实假设用于对经济决策的分析。通过探究有限理性、社会偏好以及自我控制的缺失,他演示出这些人类特性如何系统性地影响着个人决策以及市场结果图/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樊丽萍 姜澎
北京时间昨天晚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他将独享900万瑞典克朗 (约合人民币740万元) 奖金。
塞勒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在学界素以“行为经济学之父”著称,曾于2015年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学界人士认为,塞勒获得诺贝尔奖实属实至名归。
传统经济学研究有一个基本前提,即“理性人”假设,理性的经济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而塞勒的研究则是从颠覆这一基本前提开始,他昨天获悉得奖消息时表示,将以非理性方式处置奖金。
塞勒在过去几十年中用一系列研究告诉人们,人并不具有经济学理想中的理性,在生活中大部分情况下不是,在决策的时候也往往不是。由此,行为经济学提出“有限理性人”假设。
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词指出:理查德·塞勒将心理学上的现实假设用于对经济决策的分析。通过探究有限理性、社会偏好以及自我控制的缺失,他演示出这些人类特性如何系统性地影响着个人决策以及市场结果。
提出“心理账户”概念,解释人为何会有“错误”行为
对中国经济学界来说,理查德·塞勒的名字并不陌生。从 《错误的行为》到 《助推》,他的多部学术著作已被翻译引进,他的很多观点也已走进大学课堂。
《错误的行为》 一书中,他将行为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研究成果向读者们娓娓道来。很多人发现,行为经济学不仅不晦涩,而且非常有趣。比如,不管是购买闹钟、转售篮球比赛门票,还是申请抵押贷款,人们都会存在某种偏见,人在很多情况下所做出的决定,与经济学家假设的标准理性模型相去甚远。
换言之,人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甚至在传统经济学看来是“错误”的。那么,个中原因究竟是什么? 理查德·塞勒由此提出一个著名概念,即“心理账户”。
试想一个简单的情景:获得一万元工资、一万元年终奖和一万元中奖彩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都是一万元,但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对这笔钱的消费决策会截然不同。按照理查德·塞勒的观点,人们除了有荷包这个实际账户外,还存在着另一个“心理账户”。在做具体决策时,一个人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一些简单的经济学法则有时不起作用,相反会出现一些非理性的行为。比如,在一个普通家庭,对通常的生活开支有一个基本设定:一部分用于买菜、偿付公用事业费,一部分用于支付孩子的学费,还有一部分用于储蓄。这每一笔资金,都有一个大致顺序。可一旦有一天孩子的学费突然涨了,人的心里就会有一种“钱不够用”的感觉。虽然从经济运算法则角度看,从家庭的钱袋子拿来支付不同项目之间的钱并不是“死”的,可以挪用,但这时候人对钱的看法就会不一样,这就是“心理账户”在起作用。
研究非理性行为的经济学,已步入主流经济学舞台
“到目前为止,相当一部分传统经济学研究者并不认为,我们可以用非理性理论解释经济学现象,而塞勒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执着地研究那些非理性的、不能模型化的经济行为。”谈及理查德·塞勒获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坦言,他自己是“传统经济学的忠实拥趸”,但在他眼中,理查德·塞勒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研究,确实非常完美地解释了一些经济学现象。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是自2002年以后,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二次颁发给行为经济学家。这实际上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经过十多年发展,行为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分支,已经告别边缘地位,逐渐步入主流经济学舞台,成为今天红得发紫、最有发展潜力的一个领域。”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梁捷介绍,2002年,当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以表彰他成功地把心理学植入经济学并开创了行为经济学领域时,主流经济学界对于这一分支的前景是持保留态度的。“行为经济学认为,很多时候,人是非理性的。这种观点在十多年前算是对主流经济学观点的一种颠覆,而今天看来,它已经被主流观点接受,或者说,它已成为一种主流观点。”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财务系闽江特聘教授攀登说,塞勒最主要的贡献是将心理学引入金融学,用比较简单的思路阐述比较深刻的经济学原理。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经济学与心理学、脑科学的交叉显然是未来的趋势。
行为经济学成果,已应用于部分政府决策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秦向东介绍说,塞勒的贡献不仅在于基础研究方面有出色的成果,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将自己的理论变成了实践中的政策。当年美国奥巴马政府的不少经济政策,就运用了他的研究成果。
事实上,经济学是对公共政策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理查德·塞勒就非常希望行为经济学能够用于优化政府的一些决策。在学界,理查德·塞勒提出的另一个被广泛知晓的学术概念,就是“助推”(Nudge) 概念。这个词的原意是“用胳膊肘等身体部位轻推或者轻戳别人的肋部,以便提醒或者引起别人的注意”。比如说,人容易屈服于短期诱惑,忽视长期利益。理查德·塞勒和卡斯·桑斯坦合作撰写《助推》 一书,建议政府考虑到人的行为容易受到一些心理因素影响的客观事实,可以出台一些带有修正或矫正作用的政策,用“助推”手段帮助民众做出最佳决策。
秦向东介绍,理查德·塞勒在学界和政界的名气之大,还曾使得英国政府专门设立一个行为政策部门,专司利用行为经济学理论制定经济政策,而理查德·塞勒就是该部门聘请的首席顾问。秦向东说:“事实上,在政策制定方面,如果能够借鉴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往往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