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境内,滦河干流一景。(承德市环保局供图)
步秀莲在除草。(除说明外,均本报记者王星摄)
旧貌换新颜的苇塘村。
本报记者 王星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本。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水源地,河北省承德市有着“华北水塔”的美誉。其地处“四河之源”(滦河、潮河、辽河和大凌河)、两库上游(密云水库、潘家口水库)、沙区前沿(内蒙古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背靠冀辽蒙,面向京津唐。
京津冀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数据显示,承德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6亿立方米,占京津冀水资源总量的14.8%,占河北省水资源量的18.3%。其年均向密云水库(北京水源地)供水4.73亿立方米,占密云水库蓄水的56.7%、向潘家口水库(天津水源地)供水17亿立方米,占潘家口水库蓄水的93.4%,因此素有“京津一杯水、半杯源承德”之说。
这些年,“依山傍水”的承德不仅积极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更是团结当地三百多万干部群众,为京津冀地区筑起了一道“好山好水”的绿色生态屏障。根据环保部门统计,承德市的出境水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为100%,水环境质量位列河北省第一;空气质量方面,承德的二级以上天数已超过260天,持续稳居京津冀13个城市前列。近日,记者深入承德城乡,实地了解当地为这片“绿水青山”所作出的努力和改变。
生态涵水:平添20亿立方储水量
从北京出发,沿京承高速往承德方向走,穿越几座隧道后,地势渐渐高耸了起来———承德的地界到了。视野中,起起伏伏的绿色高山开始占据主基调。穿过雄伟的金山岭长城后,路边一块纯文字广告牌甚是惹眼:“以北京为圆心,画一个直径160公里的大圆,在这其中,白草洼一定是最美的。”
白草洼,地处承德市滦平县境内,是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2007年,这里被河北省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在这,有着华北保存最好的自然植物群落,其中光是天然次生白桦林保存面积就达300公顷,在华北地区乃至全国都较为罕见。54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内,植物种类接近1100种,其中有6种国家级保护植物、21种省级保护植物。整个白草洼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7.6%,负氧离子更是达到平均每立方厘米1.8万个,是名副其实的“吸氧洗肺”宝地。
58岁的护林员王国兴,就在白草洼,默默奉献了大半辈子。1984年,王国兴来到白草洼所在的靳家沟林场当起了护林员,一干就是33年。一身简单的迷彩服、一双农用胶鞋,配以一脸的黝黑以及一双长满老茧的手,王国兴说,这便是护林员的标配,几十年都未曾改变。
从最初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到如今满山遍野地巡防守护,王国兴和白草洼感情之深不言而喻。最初工作的十来年,他和林场其他几十位护林员最重要的任务便是造林,从大大小小的山坡上一直到高速路边。“那会儿常有风沙从北面吹来,而从我们这到首都机场才140公里,所以我们常开玩笑地说,自己种下的是守护首都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王国兴说。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白草洼周边已逐渐被绿色填满。树种好了,王国兴每天牵挂于心的,便是如何守护好这片来之不易的美丽森林。虽为森林公园,但白草洼其实只在每年六月至十月对游人开放。从十月到来年五月是漫长的防火戒严期。在这期间,护林站全员上岗,白天上班,晚上值班。从森林公园大门口的护林站到主峰白草洼,盘旋往上近30公里的山路,王国兴几乎每天都要巡上至少一个来回。让他欣喜的是,随着当地百姓护林意识的增长,森林里的灾害隐患越来越少,野生动物现身的频率越来越高。
“狍子、狐狸、青羊……大约有300多种野生动物在保护区里生活,其中有26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工作这些年,光是金钱豹我就在林子里见过好几回。三年前,我的同事还见过小豹子在森林里玩耍。”王国兴自豪地告诉记者。
一棵树就是一台“制氧机”,一片林就是一个蓄水池。承德的干部群众深谙此理。塞罕坝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为世人瞩目,而承德人“再造三个塞罕坝”的努力也一直在持续。记者从当地林业部门了解到,目前,承德市已建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4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23个,有林地面积34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67%,分别高出全国、全省36%和26%。近年来,通过重点实施坡耕地试点治理、潮滦两河水源涵养林等157个水利项目建设,承德已治理水土流失8300平方公里,新增蓄水能力1074万立方米,确保每年密云水库56.7%、潘家口水库93.4%水源的稳定供应。
承德市环保局局长张建文说,承德市森林、草原、湿地所涵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储水20亿立方米的水库,年向大气蒸发3842.5万吨清洁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达681亿元。净化空气方面,承德市每年吸收二氧化碳1105万吨,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109万吨,释放氧气807万吨。
“断腕”治水:年减少利税50亿
最近,潘家口水库上游恢复了久违的宁静。昔日纵横密布的网箱养鱼被清理一空,一碧万顷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潘家口水库水面面积70平方公里,其中在承德市宽城、兴隆两县境内的水面约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1%。这片宽广的水面上,共有20多个村700多户村民直接从事网箱养鱼,周边间接依靠网箱养殖就业的群众更是难以计数。
金贺民,是宽城满族自治县依法取缔网箱养鱼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两个多月前,他刚刚和同事们一起提前完成了当地的网箱养鱼清理。原本,他们打算用一个半月的时间给老百姓做思想工作,没想到,仅用了3天便完成了所有清理网箱协议的签署。“为了帮助承德建设‘京津冀水源功能涵养区’这一目标,这些库区百姓做出了太多的奉献。接下来,我们要大力加快旅游、生态等产业建设,争取让百姓近期不减收、长远能增收。”
30多年前,我国兴建引滦入津工程,一条清澈甘甜的滦河水把津承紧紧相连。潘家口水库,便是“引滦入津”的主体工程,自1983年蓄水以来,累计向下游供水约316亿立方米,结束了天津人民喝苦咸水的历史。但是,水库也淹没了承德市兴隆、宽城两县1万多间房屋、80多万棵果树、近2万亩耕地……面对人均只剩0.12亩的陡坡地,村民们无奈放下锄头,摇起船桨,从农民变成了渔民。近年来,随着网箱养鱼的不断增多,潘家口水库的水质一度急剧恶化,进入水库的污染物已经超过水库纳污能力,而网箱养鱼正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
如今,宽城的网箱养鱼不再,取而代之的将是以“京郊漓江、花果满乡”为主题的美丽乡村精品片区建设。宽城、兴隆两县正积极谋划推进50多个总投资达157.3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涉及交通、水利、农业、扶贫、旅游等多个方面,力争尽快改善提升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壮士断腕的决心之下,取缔网箱养鱼不过是一处细微缩影。近十年来,承德市始终坚持“三高”项目不引进、不批复、不建设,狠抓污染物排放企业治理整顿,大力推动矿山企业合并重组,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步伐,积极鼓励扶持绿色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从根本上保护生态建设成果。当地先后取缔了污染企业1400多家,禁上项目2200多个,年减少利税50亿元,减少就业岗位30多万个,仅关停取缔污染企业的人员安置投入就达185亿元。
在丰宁满族自治县与北京市的交界处,“把风沙挡在丰宁,把清水送给京津”的巨型牌匾赫然醒目。为了保护生态建设成果,当地特地制定了 《水土保持条例》《草地管理条例》等法规,治理与保护并重。作为农牧业大县,丰宁原本是个“用水大户”,但为了给京津地区输送更多的水源,近年来全县封山育林、大规模推广节水农业,并将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列入各乡镇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与此相对应的,是当地用水总量逐年减少。
“稻改旱”:一年省出5个多西湖
说起水资源的保护节约利用,在承德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项目———“稻改旱”。据当地水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自2007年开始实施“稻改旱”以来,承德市已累计减少水稻种植面积25万亩。按每亩平均节水600立方米计算,潮河、滦河流域年平均节水量达1.5亿立方米。
长久以来,滔滔潮河在两山之间冲积形成大片沃土,两岸百姓靠着水足土肥栽种着优质水稻,过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滦平县付家店乡代营子村的村民代守军是其中一员。然而,一切因为“稻改旱”而变了模样。
代守军今年58岁。在他的记忆里,以前的代营子村,稻米不愁。“稻改旱”开始后,他刚当上村里的支部书记。“当时的第一项重要任务,便是挨家挨户地去给大伙儿做思想工作,说服大家做出‘牺牲’。”代守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稻田可生产水稻1000斤左右,按照现在每斤大米2.5元左右的价格计算,每亩地的毛收入为2500元;改种玉米后,每亩的产量也在1000斤左右,按照每斤9毛钱的价格,再加上每亩550元的“稻改旱”补贴,每亩地的毛收入为1450元,相比种水稻,每亩地减收了1000多元。
“一是说人不能太自私,咱守着密云水库上游,不能光顾着自己,还得考虑首都用水;二是说虽然咱个人在经济上受了损失,但作出的贡献却相当大,整个‘稻改旱’工程一年能省出5个多西湖;三是政府肯定不会让咱一直穷下去,会想办法让我们尽快富起来。”他回忆道。
在当地居民的积极配合下,“稻改旱”在承德的多个县市顺利推进。同时,代守军和乡亲们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可喜变化。以前大家都种水稻,各家各户都在家门前想办法拦水灌溉,弄得潮河常常接近断流,而“稻改旱”之后,潮河水才恢复了常流不止,水质也变清了。
“我们村以前有500亩稻田,按照施两遍肥来算,一亩地就要投入200斤化肥,500亩就是1万斤,最后大都渗到了河里。改种玉米后,不仅大量节水,也很少打农药了,久而久之,潮河水就恢复了甘甜。”代守军说。
这几年,村里陆续有了北京等地的企业来建的生态园区和蔬菜种植基地。当地百姓一面将自家的土地流转给了企业,一面也获得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机会。代守军说,他家5口人每年的土地流转费是15000元,“稻改旱”补贴4800元,儿子在周边的铁矿上班,儿媳妇就在园区里打工,每月都有三四千元的固定收入,加上自己在村里上班每年有6500元左右的收入。在他看来,“稻改旱”初期那段最为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如今当地百姓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稻改旱”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改观。“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然家门口就有这么一大片绿水青山,我们没理由不守护好。”
和代营子村毗邻的北店子村,同样紧挨着潮河水。付家店乡的乡长刘国金,是这段潮河水域的“河长”。自从有了这个称谓,他没少往河边跑。最近,乡里正在潮河上修建几道水景观,刘国金来得更勤了。“我们的规划是每隔两公里建一道,既增强观赏价值,又能让水流缓一缓,从而获得一个滤化过程。”刘国金说,水生态不光是要在水上下足功夫,更要有地生态和林生态的全面发展加以配合。在刘国金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了正在北店子村兴建的河北省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建成后的田园综合体,将拥有潮河景观区、生态采摘区、古松文化区,窑洞体验区、中药产业区等多个生态景观点。
步秀莲是北店子村劳务合作社的带头人。她说,在工地上热火朝天开工以及在山林间卖力干活的,大多是本地人。自从2015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都闻讯回来了。“男的一天工资100元,女的一天80元,虽然没法跟在外打工比,但至少可以在家门前就业,既能照顾家,也能在业余时间把自家的活给干了。”和很多当地村民一样,步秀莲同样经历了从当初“稻改旱”初期的无所适从到如今干劲十足的转变。现在每天早上,她都会通过村里的广播喇叭召集大伙来干活:“只要想干、肯干,差不多每天都会有活儿。”她说,去年光是女工的活儿就派了近140工。今年田园综合体开建了,大伙就更忙碌了。
步秀莲的家,在村口不远处,一出门便能看见潮河水。自1998年花3万多盖了房子后,一直都没好好装修。但从2015年加入合作社起,家里的房子一年一变样。2015年屋顶换瓦;去年将木窗换成了铝合金窗;今年,步秀莲又在院子里花1万多元加盖了4间小房子,准备经营农家乐:“等田园综合体建好了,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山乡新事
治脏乱,引来生态酒店
在承德市滦平县两间房乡的苇塘村,当地村民已经因为守护家门前的“绿水青山”尝到了甜头。
那里,现在有着另一个更出名的名字,叫“唐乡”。“唐乡”是由“梨树下”、“云水间”、“草木里”、“果岭上”等8栋各具风格的院落组成的乡村酒店,而这8间房,从前不过是当地无人居住的破败民居。记者前去采访时正值周二,但“唐乡”的小广场上还是停了好几辆北京牌照的轿车。从各大旅游网站上进行搜索,如今“唐乡”酒店周末每晚的房价已过千元,但仍挡不住大量来自北京等地的自驾游客。
之所以会有如此蜕变,源于村支书谭少成五年前的一项义举。
暂且把目光拉回到2010年,当时,谭少成在北京密云水库附近的村子承包了一个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晚上闲暇之余,谭少成总喜欢和工友们围坐在大坝旁,望着清澈的水库聊天。一次闲聊中,有工友说了句让谭少成记忆犹新的话:“密云水库的水这么清澈,是因为水源保护得好,如果上游河流都污染了,那水库估计也得跟着遭殃。”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谭少成想起,自己家乡村口那条不知名的小河,在汇入潮河后最终也会流入密云水库。
一年后的某天,多年不曾回家的谭少成决定回家看看。车刚开到村口,他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山上、路边到处是塑料袋、包装纸等垃圾,整个村子就如同垃圾场一般。村口记忆中那条清澈的小河也早已被垃圾充斥,变得发黑、发臭。谭少成痛心之余,自掏腰包找了十个工人来清理了两三天,结果光是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就用容量100斤的大垃圾袋装了足足15袋。可前一秒刚清理干净,后一秒照样有人随手乱扔垃圾,这个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陋习,让谭少成心疼不已。他想到了在密云村子里看到的那套方法———当地村委会用日用品和老百姓交换塑料垃圾,换来的垃圾再运送至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
谭少成决定留下来为村子做点事。2012年,他成功当上了村支书。上任伊始,他便想把在密云学到的那套办法,搬到苇塘村来。谭少成把村部一间15平方米的空闲屋子收拾出来,作为垃圾兑换点,自掏腰包数千元,批发来了洗衣粉、洗洁精、香皂、打火机等日用品作为奖品。兑换点开张了,消息也通过大喇叭广播出去了,可前三天,愣是没做成一笔交易,很多村民都觉得谭少成“疯了”———把垃圾换来有什么用? 直到第四天,终于有人拎着一大袋垃圾从谭少成这换回了一袋洗衣粉和一瓶洗涤灵。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提着大包小包的垃圾来找谭少成换日用品。家里的垃圾换没了,大家便自发地去河道和山上“找垃圾”。就连刚上学的娃娃,都知道在放学的路上捡起棒冰棍,可以到谭少成这换文具。久而久之,整个苇塘村老老少少,都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习惯。起初,谭少成收集满一车的垃圾,便开到一百多公里开外的密云,在那里换回日用品后填补村里的兑换点。到后来,乡里的垃圾车开进了苇塘村,这些收集的垃圾便由垃圾车直接运去了垃圾填埋站。
不过一年多时间,村民们发现,家门口的小河又变清了,村容村貌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是在此时,苇塘村迎来了最关键的发展机遇。2014年,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到滦平县考察选址,无意中路过苇塘村时,正好遇到村民们在村委会兑换垃圾。原本并无投资意向的考察人员被这一义举所打动,更是动心于苇塘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当即决定在此投资建设乡村酒店。
据谭少成介绍,“唐乡”项目启动之前,总面积仅8平方公里的苇塘村,常年在家的人员不到350人,尚不足总人口的二分之一,是典型的“空心村”,村内闲置房屋多达60多户,闲置率超过35%。引入“唐乡”资源后,苇塘村将散落在村内的闲置古旧院落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租赁给企业改造经营,迅速变废为宝,而其原有的独具满族特色的文化、居住以及建筑价值等也得到了充分发掘和有效利用。
如今,村里常住的妇女、老人大多已参与到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之中。通过收租金、开办家庭旅馆、到酒店做钟点工、开餐馆、销售农产品等方式,越来越多的乡亲实现了大幅度增收。目前村里又有8栋老房子在按照“唐乡”的标准进行翻修,很快,苇塘村旅游产业的规模就将进一步壮大。
据记者了解,像苇塘村这样“旧貌换新颜”的当地村落并不在少数。近年来,承德市已先后实施以“四化五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百乡千村”农村环境整治工程,重点开展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工作,目前已累计完成868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使得近百万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