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等方面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上海,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敢为创新发展先行者,率先面对城市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坚持人在哪里、党员在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从社区到园区,从市场到商场,从楼宇到工地,从线下到线上,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深化区域化党建、加强基层党建、新兴领域党建及阵地建设、党建引领自治共治德治法治一体化、网格化党建和党建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新探索,积累了很多新经验。
如今,我们又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值此重要时刻,本报推出“申城基层党建新探索”专题报道,展示本市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建的探索实践。
■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去工地搞党建?
这纸调令,让当了十多年居民区书记的蔡莉萌觉得自己大概要被“抛荒”了。
当她来到徐汇滨江———中心城区最大面积的在建工地,看着眼前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以及那个用环保再生材质搭建起的“建设者之家”,工人出身的老书记不由热血沸腾:“那就试试吧。”
徐汇滨江,岸线总长度11.4公里,区域开发总量约900万平方米,在建项目约200万平方米,包括西岸传媒港、美术馆大道、上海龙华国际航空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区域内工作生活的建设者有6000多人,建设高峰期将超过一万人。这里的“建设者之家”党支部整合区域党建资源,以服务吸引、凝聚党员,同时也输出党员的先锋模范热能,辐射、感召整个建设区域。去年以来,先后有66名来自全国23个省份、流动在工地上的党员来此报到,今年更收到了三份入党申请书。
蔡莉萌自豪地说,这个扎根工地的党支部,成了区域内人气最旺、热能最高的“据点”,整个大工地因此满满都是“温度”。
小小仪式感唤出老党员
中午十一点半,周边工地陆续放工,工友三三两两结伴来到云锦路、黄石路口的“建设者之家”午间小憩。半开放的户外休憩空间内,电视里播着新闻,围墙上挂着鲜艳的国旗、党旗;围墙之外,远眺就是高耸的塔吊和在建高楼,而围墙之下,各色棋桌安静地一字排开……
年近六十的钱同满下了工,急忙扒了几口饭,从工地赶来“建设者之家”,为工友们倒倒水、排排凳。老钱是宁波象山人,十多岁就外出学工,辗转几十个工地。谁都知道老钱脾气急、说话直,但极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个老党员。1978年入党的老钱,几十年来都没有主动亮过党员身份。年轻时,觉得自己没啥成就,不好意思亮身份;年纪渐长,觉得自己颠簸流离、动荡半生,没有必要亮身份。每年,只有在回老家过年、到村大队书记那里缴党费的那一刻,他才会感受到属于党员的一份光荣。
临近退休,这个新工地上的“建设者之家”让老钱来回“刺探”了好几番。他发现这里不仅管休闲娱乐,还管生活服务、法律服务,“很有人情味”。特别是二楼有留白的党员墙,有党员学习室,一排党员志愿者的红袖章整整齐齐摆放,一切“虚席以待”,很有仪式感。站在那个火红的、由建筑工人工具组成的硕大党徽下,老钱第一次有了“亮明身份、扎根落户”的念头。
“我找不到他们,就让他们来找我”
刚来工地的一段时间,蔡莉萌“藏”起了在居民区惯用的昵称:宝宝阿姨。在居民区任职近二十年,蔡莉萌极少和外来建设工人打交道,“这样的称呼,怕那些动不动就撸袖子、光膀子的建筑工人不买账。”
传统查户口、翻档案的居民区工作方法,在这里也完全失效。
这片区域涉及八个项目工地、七家建设单位,还有更多分包单位。特别对于那些人员流动性大的分包单位,党组织无法全面覆盖到位。“我找不到他们,那就让他们来找我。”老书记就有这样的笃信。
蔡莉萌做了两件事:一来,天天去附近工地晃悠,“推送”建设者之家,至少混个脸熟;二来,依托区域化党建资源,将“建设者之家”的服务做到极致。
她设立起心愿墙,鼓励建设者们挂上自己的小心愿,让区域内党组织、党员认领;设立周末剧场,请来周边京剧院、非遗传承人等艺术家为建设者们表演京剧和皮影戏;每个月组织文艺演出,给建设者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组织书法名家写春联、写福字,让建设者捧着温暖带回家;临近暑假,一个针对留守儿童的夏令营正式开营,让孩子们到父母洒下汗水的这片热土瞧一瞧……
随着“建设者之家”人气越来越旺,一个又一个流动党员主动前来“认门头”,“宝宝阿姨”这个称呼也开始在工友间口口相传。
以往在社区,蔡莉萌不习惯用手机,有什么事直接上门说话。来了工地一年多,她不仅因为容量不够而更换了手机,还建起了庞大的微信群。支部党员群、过年回家群、大型活动群……20多个微信群里有250多名外来建设者“粉丝”。蔡莉萌晃了晃手机:“归属感、信任感,要我说,这才是工地党建的根本所在。”
有先锋带头,也有自觉跟上的群众
倪修龙,安徽合肥人,中建八局西岸传媒港项目的建设工人,也是蔡莉萌微信群里的党员积极分子。当初,跟着公司援建项目,老倪曾在海外工作多年,也算是“见过世面”;但到了徐汇滨江,老倪才有“落定”的感觉,感受到了家一般的关怀。
业余爱好摄影的老倪,在工作间隙以他特有的方式来回馈这片给了他踏实感的土地。自去年起,他举起相机,在工地上抓拍工友们劳作中的真诚笑脸,定期做成展板,在“建设者之家”展出发布。截至目前,他已拍摄了千余张工友笑脸,而这个浩大工程还在继续……
李智勇,湖南人,这名“90后”腼腆小伙儿就在几天前向蔡莉萌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里有人气、有人情味,足够吸引我。”
找到了组织,有了标杆表率,在众多党员带领下,“建设者之家”迈上了自治轨道——志愿者们先后成立了平安、文体、自治、宣传等小组,实现了建设者自己管理自己。每一次,大型活动背景板一放、凳子一摆,都不用招呼,党员志愿者们就自觉集结在后台,各种帮忙;每一次,欣赏演出前,工友们都能自觉回工棚洗漱一番、换身干净行头来听戏。
蔡莉萌笑眯眯:“有先锋带头,也有自觉跟上的群众,这个家算是真的称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