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装在“公共文化服务”一个篮子里,既要拿得出“高大上”的顶尖艺术演出,也少不了“小而美”的大众娱乐活动;既要登得上高楼大厦,吸引“金领”“白领”热情参与,又要下得了村口田头,让农民百姓喜闻乐见……为了完成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浦东新区放出“大招”———2017浦东新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采购大会上演“首秀”。
300多家文化产品供应方以及数十家有文艺演出需求的新区委办局、街镇、开发区等,日前全部聚拢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供需双方无缝对接,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满足浦东市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拉郎配”不如“全开放”
浦东新区每年平均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约为1亿元,但要把这一个亿“文化钱”花在刀刃上却并不容易: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资源配送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政府送来的文化未必是市民想要看的。为了让街镇村居的市民群众享受到心仪的文化服务,也让文化公司、专业院团找到合适的受众市场,浦东新区首个文采会应运而生。从形式看,浦东新区文采会在两天展期内搭建起一个开放平台,邀请公共文化产品的供需双方面对面,一个要亮出“真刀实枪”,一个则要拿出“真金白银”,最核心的目的就在于去除无效供应,增加有效供给,让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浦东新区希望改变公共文化服务“拉郎配”的配送形式,为供需双方对接打造全新的开放平台。“之前举办文化活动、创作宣传节目时,都会委托一些文化公司开展合作。由于对文化市场缺乏了解,合作公司拿出来的往往都是他们熟悉的、长期合作的节目。”浦东新区妇联副主席陆天一介绍说,“有了文采会这个平台,等于有了更广的选择余地、更透明的报价。对于我们来说,就更容易挑选出百姓欢迎的文化服务。”
既要“顶天”,也要“立地”
上海淮剧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轻音乐团等名家名团,在文采会现场散发星光,喜马拉雅FM、沪江等一批文化市场涌现的“后起之秀”也纷纷亮出拳头产品。
打开参展商的列表,上海及外省市各类文化院团、艺术院校、文创企业、宣传文化系统各直属事业单位及各类民非组织和文化团队都在榜上,覆盖范围包括文艺演出、展览展示、培训讲座、文化活动策划、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等12大类上百个项目。需求方则涵盖新区各委办局、街镇、开发区、事业单位、民非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
“我们不仅希望采购全国各地的优秀演出节目,也希望专业机构提供服务,帮助提升社区文化团队水平,开展原创节目创作。”在塘桥文化活动中心相关负责人忻梓婧看来,一些专业演出往往需要标准剧场,成本比较大,对于社区而言,规模小、表演方式灵活的节目称得上“经济适用”,也让老百姓感到更亲近。
“要把最顶尖的文艺演出引进来,也要提供更接地气的文化服务,要通过市场引导供需双方共同扩展浦东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种类和内涵。”浦东新区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文采会这个平台上,不仅有国营院团与政府机构,还会有越来越多社会与市场主体加盟,浦东市民将享受到越来越丰富多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起了“蓬头”,还得有后劲
眼见浦东文采会“首秀”起了“蓬头”,但这一平台可不仅是为期两天的展会,更要对浦东新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产生长期影响。就在前天,“浦东新区公共文化服务采购”App正式上线,对标文化领域的“淘宝”,实现供需双方全天候线上对接,做到信息透明、选择多样、交易便捷。
与此同时,浦东新区还发布了资助公共文化建设的六条政策,内容涵盖公益性文化活动项目、社会力量建设公益性文化设施、优秀人才和文艺作品等资助办法,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浦东新区公共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顶层设计,加强制度保障。
未来,浦东新区计划每年举办一届文采会,做大做强这一创新平台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