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徐晶卉
2016年8月,由央行主管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下发了 《条码支付业务规范》 (征求意见稿),在被叫停两年后,扫码支付终于迎来官方认可。不到半年时间,“扫码运动”已经成为与信用卡支付并驾齐驱的、最主要的移动支付入口之一。
但谁都知道,长相丑陋的二维码,一定不会是移动支付最后的终点。长久以来,互联网企业对于全新支付方式的探索,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以科技为名,本身就是移动支付入口处的一场鏖战。
“眼球支付”之争 看一眼支付的未来
2016年9月,蚂蚁金服对外宣布,正式收购总部位于美国堪萨斯市的生物识别技术创业公司EyeVerify,后者以眼纹识别技术闻名,在全球拥有独家专利。
何为眼纹识别? 简单来说就是对人体眼白部分的信息进行提取与识别,包括眼白部分的血管构成、静脉纹路等等,并生成一个数字密匙。有密码学专家认为,眼纹的复杂程度能赶上50个字符长度的传统密码。
“这项眼纹识别技术的准确率超过99.99%。”EyeVerify公司CEO和创始人Toby Rush透露,有了这项技术,用户只需举着手机,在距离脸部30厘米左右的地方自拍一张,就能用自己的眼纹一秒内完成身份验证,解锁手机上的应用和服务。在被蚂蚁金服收购之前,这项技术已经为全球30多家银行和科技公司提供支持。
蚂蚁金服内部人士透露,在去年早些时候,蚂蚁金服已经开始在部分场景上使用眼纹技术,如旗下的蚂蚁聚宝以及一些保险产品,未来会把这一技术应用于中国、印度和美国市场。
之所以如此快速推进这个项目,是因为他们在全球市场最大的对手———亚马逊在4个月前已经获得了类似专利,这个名为“确认用户身份的面部分析”的专利,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对着手机前置摄像头眨眼而确认在线支付。
“眼纹支付相当于把面部识别又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一位安全专家告诉记者,对于任何支付手段来说,安全与便捷都是天然存在的矛盾体,眼纹支付若能够最终证明它的安全,足够省去重复输入密码的麻烦。
VR支付Vs AR支付 谁是主角?
自2014年脸书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正式开启全球VR (虚拟现实)消费时代以来,VR产业不断升温。2015年前后,Oculus、谷歌、HTC、索尼纷纷推出面向大众的商用VR眼镜,国内平价VR设备也是风起云涌,但面对这块面向未来的市场,支付闭环一直是空缺。
在去年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由蚂蚁金服研发的VR Pay首次亮相,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这意味着,在虚拟环境中,不管是购物、直播还是游戏,当涉及支付时,用户再也不用取下VR眼镜,拿出手机,打开支付应用付钱。取而代之的,是可以直接通过触控、凝视、点头等交互方式,在虚拟现实中完成支付。
“这一技术根据虚拟现实的特点,运用了独有的支付验证方式和安全体系机制,并结合生物识别技术,让支付更安全。”VR Pay研发团队、蚂蚁金服F工作室负责人林锋告诉记者,它同时也建立了虚拟场景下的支付标准,如收银台、支付流程、安全认证方式等。
与VR发展并驾齐驱的AR(增强现实) 也在建立自己的支付体系。去年1月,国际支付巨头贝宝(Paypal)申请了名为 《增强现实查看产品说明书》 的专利,并已通过申请。这使得用户在戴上AR设备后,通过Paypal的系统可以全方位扫视物品以及相关推荐,帮助消费者安装家居、通晓信息并做出正确的购买决定,大大简化用户的购买流程。
有意思的是,蚂蚁金服在AR PAY上也没有放松警惕,去年上线了一个名为“蚂上”的AR支付,和Paypal原理相同,用户用手机或者平板扫描商品后,会看到关于它的各种标签,如果感兴趣可以直接购买和支付。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认为,虽然现在还看不清未来科技的最终走向究竟是偏向AR还是VR,亦或是两者共存,但一系列专利的争夺,已经在提前为高楼打桩,VR PAY和AR Pay作为基础能力,可以先把技术做好,等待场景和内容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