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上海大戏院入口处,顶部透空设计具有独特的戏剧效果。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经过整整3年的装修,有着74年悠久历史的上海大戏院即将开门迎客。昨天,记者走进了位于复兴中路1186号的上海大戏院,工作人员正忙着调试观众的座位,给装饰空间添上柔软的绘画,为正式开幕做准备。下月初,中国美术学院跨媒学院,阿里巴巴1688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携手举办的“RE:跨界当代艺术展”将率先在此亮相,为之后到来的开幕演出预热。
昨天傍晚,上海大戏院亮灯了。柔和的暖光灯简洁、明快地勾勒出剧场的线条。金属质感的大门采用半开放式的设计理念,仿佛古人的竹帘,从内里透出明亮的天地。周边商业繁荣,文青济济,在摩登都市中,这座历史悠久的老剧院重新找回了年轻的感觉。
找回遗失的名字,重现当年的辉煌
上海大戏院,与上海文化广场紧隔着一条陕西南路,对面是上海理工大学的正门,是繁华的淮海路商圈旁一片闹中取静之所在。提起它的前身“上海电影院”,人们可能更熟悉些,因为很多人在此驻足流连。
演员徐峥小时候家就住在附近,得知儿时的电影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日前特意重回旧址探访了一番,感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剧场的第一批客人中还有著名作家王安忆、演员马伊琍等人,他们在对破茧重生的老剧场“点赞”的同时,对其发展也寄予了无限期待。
新修后的上海大戏院,由一个占地400多平方米,拥有300个座位的中等剧场,以及一个多功能厅组成。这个中等剧场,弥补了上海目前紧缺相关规模剧场的需要。抬头仔细看工业感十足的剧场吊顶,会发现那些黝黑的钢梁表面长出了很多白色的绒毛,剧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当前海内外市场上最好的防火涂层。
走上楼顶会发现,这座两层高的建筑物几乎是“镶嵌”在居民区里。在这里看戏,柴米油盐烟火处,举步便入桃源间。
焕发新生的上海大戏院,将把功能定位在戏剧演出上,努力为上海人文戏剧,创新戏曲的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它将和申城的其他剧场一起,发掘出市民对于戏剧舞台巨大的消费潜力。
事实上,上海电影院并不是它最初的名字。70多年沉沉浮浮,兜兜转转,上海大戏院在今天其实是重新拾回了它的乳名,它最初辉煌的开始。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戏剧与电影业的空前繁荣,造就了轰轰烈烈的影戏院兴建热潮。作为其中之一的上海大戏院阅历沧桑,走过鲜花着锦,也走过喧嚣浮华。上官云珠、孙景路等明星在此装扮登台,风光无二;曹禺先生的 《原野》 在此声震人间,传遍四方。然而此后,它的命运却有些多舛,因为经营不善,定位混乱,逐渐沦为二三流剧场。
74年后的今天,上海大戏院在原址上脱胎换骨,努力重新找回剧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