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务印书馆旧址内,工作人员整理陈列珍贵历史书籍。袁婧摄
本报讯 (首席记者顾一琼) 今天,商务印书馆迎来120岁生日。在网络未至的年代,其实国人早有属于自己的、可以随身怀揣的“谷歌”和“度娘”,且几乎人手一册。它就是———《新华字典》。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本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畅销书,几乎源于同一机构———商务印书馆。
1897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在上海成立,中国现代出版业从这里起步。经过数年修复,位于天通庵路190号的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所旧址———目前在上海唯一保留的一处商务印书馆旧址今起首度亮相,在这里将举办“中国现代出版”展览及文化讲座,让更多人在此触摸中国文化特别是出版业的丰厚历史和渊源文脉。展览结束后,静安区文化局还将进一步整理完善旧址内部布局。
旧址面积约2000平方米,为两层楼结构。据介绍,旧址当年的两层楼都用作印刷车间,之后逐步转为商务印刷馆办公场所。目前建筑主体还保留着独具特色的钟楼结构。旧址内,工人们正为中国现代出版主题展览的布展而奔忙。
据透露,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一段时长约5分钟、摄于上世纪30年代有关商务印书馆印刷车间的珍贵影像资料。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部传奇。她横跨三个世纪,创下无数“中国第一”:第一家现代出版企业,第一个采用珂罗版印刷,出版第一部由中国学者自己编纂的双语辞典 《英华大辞典》,出版中国第一部专科辞典《植物学大辞典》,第一个采用电镀铜版印刷,第一个使用自动铸字机,第一个采用胶版彩色印刷,成立中国第一个中资电影机构———活动影戏部等,她还建成了当时亚洲规模第一的东方图书馆……
翻开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群英谱,几乎所有文化名人,严以千计,宽以万计,都与商务印书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鲁迅、巴金、老舍、冰心、丁玲等一代巨匠,当初都在商务印书馆创办的期刊杂志上发表过他们的作品。翻看工作人员名册,也是巨子云集:张元济、夏瑞芳、蔡元培、高梦旦、沈雁冰(茅盾)、王云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在商务印书馆的革命历程则使其成为重要的红色文化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