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位于南太平洋的新不列颠海沟海域传来消息,我国万米级载人深潜器科考母船“张謇”号再次成功布放与回收了着陆器。整个春节,“张謇”号科考船上的科学家和船员,只在除夕这天放了一天假,其他时间都在对这片海域展开科考。科考队领队、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说,这个季节正是这片海域海况最好的时候,要抓紧时间尽量多获得一些数据。
把船开到有手机信号的地方,给家里打个电话
去年7月到9月,“张謇”号完成了9000海里的首航。去年12月,它又一次踏上了南太平洋的科考之路。这次历时3个月的航程,正好赶上了鸡年新春。
在通信和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茫茫大洋中依然有很多大众通信难以覆盖的地方。新不列颠海沟所在的海区,科考船只能通过海事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络,很不方便,不可能同时满足全体船上工作人员与家人联络的需求。所以,在除夕这天,“张謇”号特地行驶了整整一天一夜,来到有手机信号的地方,让科考队员们能向家中传递一份牵挂和问候。
这天,“张謇”号船上的临时党支部牵头组织了乒乓球、拔河、棋牌类比赛,评选航次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在新年晚宴上,崔维成也简单致辞,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够继续拼搏,为在2020年前研制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继续努力。
每次着陆器和无人潜水器的布放和回收都惊心动魄
“张謇”号所在的新不列颠海沟,是一条比较大的海沟,最大深度是8844米,是世界上深度超过6500米的26条海沟之一。而现在这个季节,正是这片海域海况最好的时候。所以,科考队员们春节假期也只休息了一天,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们利用“张謇”号上搭载的CTD、多波束和箱式取样器以及深渊中心研制的3台万米级着陆器进行科考调查。
“在这次航行的第一阶段,我们已经前往马里亚纳海沟,圆满完成了3台着陆器的海试任务。”崔维成通过电子邮件告诉记者,去年12月底,3台着陆器到达了预定的目标,最深下潜到10890米的海底深处。
“不过,无人潜水器在回收过程中遇到大风浪,因碰撞而受损,需要回车间后才能彻底修复。”他说,这次海试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12月份太平洋上的风浪很大,“我们需要的海浪2米以下的海况在马里亚纳海沟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只能尝试在2米到3米之间的海浪下试验。”
每次着陆器和无人潜水器的布放和回收,都惊心动魄。在进行4000米级海试时,无人潜水器回收时,海面上的浪头几乎有3米高。他回忆,水手们冒着很大的危险把潜水器抢救了上来,总算没有丢失。但小艇、无人潜水器和母船发生多次碰撞,导致无人潜水器受到比较严重的损伤。
“在马里亚纳海沟唯一的3天波浪在2.5米以下的时间窗口内,我们完成了3台着陆器的全海深试验,全部下到了挑战者深渊,而且工作正常,全部获得了所需要的样品。”崔维成说,无人潜水器利用船上的条件,进行了简单的修复,在新不列颠海沟下到了5800米的深度,为后续的技术改进找出了方向。
2017年,是载人深潜器研制的重点突破年
海试主要在第一阶段完成,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二阶段——执行科学调查并完成海洋环境评估任务。“张謇”号的这次科考还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对玛索海沟和新不列颠海沟比较完整系统的调查,取得了大量海水、沉积物和宏生物的样品以及海底地形地貌的数据。
在崔维成看来,今年是载人深潜器研制的重点突破年。他在邮件中说,2017年继续是彩虹鱼挑战深渊极限项目的关键年,团队将转入以载人潜水器研制为重点,目标是基本完成设计工作和主要关键技术的攻关。目前,最关键的核心部件——载人舱已在芬兰完成样球的压力试验。
在2018年、2019年,“张謇”号的“姐妹船”——2200吨级的“叔同”号科考船、具有破冰能力的“极地”号科考母船,也将先后投入使用,而“张謇”号深海科考的前期成果将初显成效。“我有信心,在未来8至10年,我们将在全球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崔维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