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陈佩珍)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张国庆副研究员联合国内外科学家,对过去40多年来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湖泊变化模式及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定量研究。通过系统研究揭示出,青藏高原湖泊扩张,蒙古高原湖泊萎缩,其背后的主要成因是两高原各呈现暖湿化和暖干化的气候模式。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 《地球物理研究快报》 期刊。
张国庆与国内外科学家的这项研究主要围绕着“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过去40多年来,水和冰冻圈如何在世界上相邻、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上循环”这一科学问题开展,利用遥感数据对1970-2013年间两个高原的湖泊变化进行了监测。
在对过去40年两个高原湖泊变化的研究中,张国庆与合作者发现,青藏高原新增了99个湖泊,并有广泛的湖泊扩张情况,这与蒙古高原湖泊消失和湖泊急剧收缩形成对比,后者有208个湖泊消失,且剩余湖泊75%已经收缩。
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湖泊主要分布在内流区(即羌塘盆地),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特征体现为湖泊的扩张和新湖泊的出现;长期连续时间序列湖泊(内流区)的快速扩张,主要发生在1997/1998年后;在空间上,青藏高原南部(雅江流域)湖泊出现萎缩,但其变化幅度较小,其他流域湖泊无明显的变化趋势。蒙古高原湖泊出现消失和萎缩,连续时间序列变化显示其萎缩主要发生在1997/1998年后。湖泊水量平衡变化分析显示,青藏高原湖泊的扩张主要归因于降水的增加和冰冻圈的贡献,在内流区尤为突出。蒙古高原湖泊的萎缩主要归因于降水的减少。两个高原湖泊变化相反的模式及水循环的变化,特别是时间序列拐点发生在1997/1998年,被认为是大尺度及区域大气环流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记者了解到,青藏高原暖湿的气候和蒙古高原暖干的气候,是导致过去40多年来两个高原湖泊变化呈现完全不同模式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区域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重要信息,并为在区域尺度上制定适当的适应和管理战略提供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