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社区文化中心,越来越多的文化“盛宴”可供居民共享,这里是交流分享平台,也是社区能人“冒尖”的地方。
社区生活滋养“原创剧”
在虹口,俞志清是小戏小品基地领衔人。打磨剧作的同时,他也是不少演出的总策划。近日,“重修身养性享品质生活”虹口区第十一届“德律风杯”公民道德建设戏剧展演让人耳目一新。社区剧场首次运用即兴表演的形式,让老百姓说身边事,让老百姓演身边事。社区志愿者们登上舞台,讲述新“七不”的小秘密。
演出一开场,来自社区的演员们从观众席中出场:孔阿姨是广中社区何家寨小区的社区志愿者,是小区里的“啄木鸟”;“音乐人”来自广中社区,他在全市第一家社区录音棚唱自己的歌、为各个团队制作伴奏;凉城社区的“云倩”喜欢做演出服装,为广场舞团队“用最少的钱做最好的服装”……
观众徐阿姨在演出现场讲述了她和宠物狗“包子”的“前尘往事”。徐阿姨把“包子”视为家庭成员,每次一回家,“包子”总会扑到徐阿姨的脚边舔舔她的裤腿。可徐阿姨忘了新“七不”规范中的“宠物不扰邻”,放任“包子”到邻居门前撒尿,邻居不堪其扰。最后在种种压力下,徐阿姨只得将“包子”送往南通老家,离开了主人的“包子”没过多久就永远地离开了他们。“包子”的离世让全场观众陷入了沉默,思考起遵守新“七不”规范的意义。
来自社区剧场的志愿者演员们用“转型塑像”的即兴表演演绎了这段故事,志愿者扮成“包子”的表演逗笑了全场观众,新“七不”规范在欢笑和泪水中走进了观众的内心。俞志清说,这是社区剧场首次引入即兴表演这一全新形式,来自社区的群众演员唱主角,通过确定主题带动、台上台下互动、艺术手段联动等形式演绎身边事、身边人。
“为了面子,多余餐食可不可以浪费?”“我认为还是要打包回家,节约为原则。”
“在车厢里遇到多年没见的朋友,心情难以控制‘哇啦哇啦’叙旧。”“应当考虑公众权利,不能不
顾及其他人的感受。”
……
志愿者们陆续上台分享生活中的小秘密,社区的观众则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俞志清说,“社区剧场的主体是老百姓,通过让居民上台分享自己的故事,或看到自己的故事在舞台上演出,让居民们从中受到启发,进而达到提高社区居民行为素养的目的。”
舞台变大了
在中山北一路中山北二路口,一座4层高的“水晶宫”———虹口区曲阳社区文化中心颇引人注目。在这里,居民们能欣赏到上海歌剧院、上海评弹团、上海儿童艺术剧院以及上海滑稽剧团等各种市级院团的演出,孔祥东、闵惠芬、王汝刚、马莉莉、迟黎明等艺术家都曾在这里与观众面对面。更令人叫好的是,这里大部分演出的票价只有2元,甚至还有免费的。
“以前,我们只能在居委会活动室里自娱自乐,现在舞台变大了,观众也多了!”虹口区曲阳路街道赤三居民区艺术团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影剧场逐步扎根,从合唱、小组唱到朗诵、时装秀,社区居民轮番登场秀了一把才艺。站在有专业灯光和音响的大舞台上,面对台下热情的“粉丝”,赤三艺术团找到了做“明星”的感觉。
从2014年起,曲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把中心内的专业演出场地向所有居委会开放,从摄影、画展到文艺表演,只要居民有才艺就可以随时预约登台。只要小区文化团队有需要,都可以通过所在居委会到曲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场地预约。除了文艺表演外,文化中心还可以帮居民策划、举办摄影展、画展等各类展览。所有专场演出、展览都有中心专业人员进行全程协助,为社区达人们提供一个更大、更专业的展示平台。
在嘉兴街道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居民包晓风带领大家在这里翩翩起舞。包晓风原是和平公园里的一位广场舞大妈,被新港居委会文艺骨干发现后,将她和团队请进了社区文化中心。如今,包晓风和她的30人团队每周都有固定的活动时间,专业化的舞蹈队成了街道文艺演出的“金字招牌”。
文汇报记者 祝越 (本版图片均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