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时23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 (以下简称长二丁火箭)圆满完成一箭三星发射任务,其中搭载发射了我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八一·少年行”卫星。
“八一·少年行”卫星由北京市八一学校40余名初高中生全程参研、制作并主导载荷设计。卫星的4个载荷将完成对地拍摄、无线电通讯、对地传输音频和文件以及快速离轨试验。按照计划,卫星在轨运行时间将不少于180天。
卫星将跟踪拍摄雾霾
上个月底,长不足12厘米、宽约11厘米、高20厘米出头的小卫星一亮相,就引起了关注。同时亮相的还有一个为其量身定制的蓝色盒子,这个盒子是由我国自主研制、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小卫星分离装置,小卫星将与其一起升空。
这颗定名为“八一·少年行”的卫星的载荷最终确认为四种,分别是对地拍摄、无线电通讯、对地传输音频和文件以及快速离轨试验。这四种载荷是队员们“头脑风暴”后精挑细选、经过可行性论证的产物。
卫星将跟踪拍摄雾霾。对地拍摄功能的实现依靠的是航天相机,卫星升空后,可以从几百公里的高空中俯瞰地球。队员们希望通过卫星上的相机,跟踪拍摄雾霾和台风等天气现象,从而进行一定气象观察数据的积累。
此次卫星搭载了对地音频和文件传输载荷,当接收到地面遥控的指令之后,搭载在卫星上的音频文件就可以通过下传“解码”后进行播放。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播放过的《东方红》、八一学校建校70周年校歌等音频文件将伴随卫星一同升空。
在载荷的选择上,孩子们关注的目光还更长远。队员们想借着此次卫星发射的时机,为太空垃圾的清理贡献一定的力量。
八一学校目前正在进行卫星地面站的建设,在卫星发射升空后将为卫星的信息接收和处理服务。
状态更改任务“缩时”4个月
说到这次发射“八一·少年行”卫星,火箭总指挥谈学军告诉记者,接到任务时已是10月份,火箭已经完成总测,正在准备出厂评审,要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完成状态的更改,给研制团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航天要从娃娃抓起,我们非常感动中学生能够有志于航天,所以整个团队决定加班加点也要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开启八一少年行的太空之旅”。
八院805所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李颖介绍,一般火箭为卫星提供发射服务,需要提前半年开展准备,其间必须经历可行性论证、设计和产品适应性更改、试验验证等过程,才具备进入发射场流程的条件。
当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团队接到“八一”星搭载需求时,这枚火箭已经完成了发射前的相关测试。“按照传统的搭载方案,我们需要更改箭上的控制指令,但是当时主星的发射控制已经完成了试验验证,短时间内更改状态是有风险的。”805所长征二号丁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朱亮聪介绍,“我们非常乐意帮助这群有梦想的中学生,为此在国内首创了与主任务完全隔离的搭载方案———通过新增一个控制器,在主星到达预定轨道后再定时分离这颗小卫星。”
星箭分离装置助少年圆梦
“八一”小卫星拿到长征二号丁火箭的搭载票后,就要考虑座位的安全性问题,确保飞向太空的征程安全无虞。因此,卫星采用了八院最新研制的立方体卫星分离装置。
805所结构机构副主任设计师王勇笑着说:“我们也没有想到第一次工程应用竟然是用于支持中学生卫星的飞天梦,我们克服了进度紧、任务多这些难题,只想尽力去达成小朋友的梦想。”
“航天产品的研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每个岗位、每个流程通力合作。这一次,几乎所有人、所有流程都为‘八一’星亮起了绿灯。”805所副所长梁建国介绍,“我们在中学时还埋头在书本中,八一学校的孩子们已经能够亲手为卫星设计有效载荷,这种创新精神我们一定要鼓励,这样的飞天梦我们一定要支持———我们搭载的不仅仅是一颗中学生卫星,更是中国航天未来的希望!”
按照火箭的发射靶场流程,11月30日前,星箭分离装置必须能够跟随火箭一起出厂运往发射靶场。上海航天人有一句行话:“绝不带一丝隐患上天”,所以在奔赴发射场前,805所设计师还要完成卫星对接试验、星箭接口试验等一系列地面验证,确保星箭分离装置能够“装得上、靠得住、分得开”。
总设计师洪刚透露,这是长二丁火箭今年第六次发射任务,也是2016年长二丁火箭的收官之战,不仅完成了预定的发射任务,还给心怀航天梦的中学生送上了最好的新年礼物。
文汇报记者 张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