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灵魂的塑造。文化能够凝聚人心,可以为特色小镇建设塑‘魂’。”日前,2016浙江省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现场会在杭州余杭区举行,浙江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金兴盛在会上如是说。
会上,梦想小镇、南宋皇城小镇、青瓷小镇等20个特色小镇入选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示范点。
文化可以为特色小镇兴业
提起青瓷,首先要提龙泉青瓷。“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龙泉市文旅委主任胡武海介绍,龙泉青瓷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陶瓷类项目。
如今走进龙泉的青瓷小镇,青瓷寻踪大型历史文化剧场、青瓷传统技艺展示中心、国际陶艺村等景点令人目不暇接。即便不是节假日,这里的青瓷主题酒店、青瓷主题餐厅、青瓷购物一条街仍熙熙攘攘,文化旅游风生水起。
“2015年,龙泉青瓷小镇纳入浙江省创建特色小镇名单。青瓷文化成为贯穿小镇的主线,已融入到产业转型、产品创意等各方面。”胡武海说,这里不仅成为中国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高校教学实习基地,还吸引了89家青瓷企业、青瓷传统手工技艺作坊入驻,十多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来此设立个人工作室,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陶瓷文化交流活动在此举办。青瓷小镇已成为龙泉青瓷对话世界的窗口。
如今,浙江一大批依托于传统文化资源而蓬勃发展的特色小镇星罗棋布。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刻、文房、宝剑等传统特色小镇挖掘历史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传承工艺文化精髓。“文化资源是小镇的‘根’,而非遗是小镇的‘魂’,反映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与精神特质,是‘乡愁’的直接体现。”金兴盛说,文化可以为特色小镇兴业。
“文化+”融入特色小镇生活
“特色小镇不仅是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新阵地,同样也是文化建设展示的平台。为了加快特色小镇文化建设,今年7月浙江省文化厅下发 《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特色小镇文化建设被摆上了重要位置。”金兴盛介绍,以余杭为例,近年来余杭区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主动做好文化资源融入文章,使特色小镇人文气息浓郁深厚。
今年10月,余杭梦想小镇二期工程———仓前老街正式开街。这条有着880年历史的老街,在实施综合保护提升工程中,充分保留了章太炎故居、古街等存量资源,按照现代办公要求进行创意改造。国家级文保单位“余杭四无粮仓”陈列馆是全国第一家以粮食仓储为主题的博物馆;仓前塘路油车坊修缮后成为章太炎故居的配套场馆,开展“太炎国学经典诵读夏令营”等国学普及活动,成为别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极大丰富了市民、游客的文化生活。
此外,丽水莲都的古堰画乡小镇,通过不断挖掘当地的古堰文化、船帮文化等文化资源,助推当地的旅游发展;景宁畲乡小镇等特色小镇,在建设规划开始就把公共文化服务的配套工程纳入其中,文化艺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一大批工程在各个特色小镇开工建设,为特色小镇文化品牌的打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特色小镇不能“千镇一面”
今年7月,国家三部委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由此,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迎来新的机遇。目前,浙江已经创建了79个特色小镇,累计投资1200多亿元,集聚企业3.7万家。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的特色小镇正推动着浙江经济文化全面发展。
“一个城市只有开发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品牌,才能长久地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强城市的文化竞争力。特色小镇也是如此。特色小镇建设一定要有‘自选动作’,要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气质,不能‘千镇一面’,不能盲目追求最大、最新、最先进、最流行,要立足长远、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当地资源潜力,充分依托当地建筑特色、产业特点、历史传统、人文性格等,走综合利用之路,使小镇发展有文化资源依托,使特色小镇文化建设具备长久和旺盛的生命力。”金兴盛表示,特色小镇建设要有国际化思维、全球化视野,把文化建设放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高度,积极发挥G20后续效应,不断增强对外交流的力度和广度,打造具有全球视野的特色小镇文化元素。
本报驻浙记者 蒋萍通讯员 刘海波(本报杭州12月11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