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张祯希
在电影《一代宗师》中,梁朝伟饰演的叶问与张震饰演的一线天,最后都开宗立派,但一个有了光环,成为一代宗师,另一个却蛰伏于市井,成了一代理发师。导演王家卫说,叶问与一线天的人生轨迹如同两条平行线,恰呼应了电影中那句“人活一世,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能耐是其次的,都是时势使然”。但他认为,其实更动人的是,那些没有光环,却默默把中国武学功夫文化传下去的“里子”。
最近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放的纪录片《功夫少林》颇得好评。走出山门与竞技舞台,从民间功夫人身上寻找功夫的“里子”,成了这部纪录片的一大看点。“他们是教练、保安、农民、厨师,我们随时可能与他们擦肩而过,但真正走近他们,却能够看到武术的意义并非人们眼中行云流水的动作或竞技场上的荣光,而是坚守、忠义、善良与传承的担当。”总导演肖崴说,民间的功夫人就像嵩山脚下一块块不起眼的石头,沉默寡言、敛气凝神,却用那份传统的尊严与担当,使走过黄金时代的中国功夫依旧以坚韧的姿态默默延续生长。
小人物续写中华武学的浩瀚传奇
说起《功夫少林》的拍摄初衷,对文学统筹张海龙而言真是“让理想照进现实”。1982年电影《少林寺》风靡全国,当时的电影票1角一张,张海龙在露天电影院看了7遍。“那时功夫是男生间聊不厌的话题,有同学甚至想离家上山,并煞有介事地剃起了光头,仿佛已是功夫加身。片中李连杰‘会打’又疾恶如仇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功夫的所有幻想,热血坚毅,又充溢挥之不去的青春荷尔蒙。”几乎“全男班”的摄制组,就像一群寻梦少年。为了摸一摸少林武术与现代武术人的现状,他们走出山门,来到民间,考察4个多月,找到几十位民间功夫大师,并用他们平凡却又执着的人生,续写着中国武学的浩瀚传奇。
拍摄前,摄制组曾畅想找到的功夫大师可能是仙风道骨、离尘索居的出世模样。然而,他们走访中却发现不少功夫高手只是小业主、退休工人,还有每天下地干农活的庄稼人,混合着汗水、泥土和青草的地气。拍摄铁臂功传人刘根建时,镜头记录下他刚劲的出拳让风与叶发出被气流击打与挑起的声响。然而画风一转,一身厨衣的大师傅在揉搅着巨大的面团,原来他的真实身份是每天为3700人掌勺的校厨。对这位功夫人来说,切墩、打蛋、炒菜、和面,样样都是功夫,功夫成了生活本身。
“功夫人,绝不是有冲突矛盾就得给你来两下子的,功夫高强的武术人,往往为人低调、谨慎,时时收敛自己的锋芒。”肖崴发现,如今人们大多为武术外在的套路动作吸引,但功夫人特别讲求规矩与德行。进退有规则,开合有法度,这既是练功的法则,也是做人的规矩,而武德里的德行讲的则是如何做一个好人,这里边蕴含着中国的传统价值观。
在纪录片中一则拜师故事里,功夫人对德行的重视,可见一斑。为求一本拳谱,痴迷武学的胡正生想拜乡村老汉徐武道为师,却屡遭拒绝。徐老汉话不多却目光冷峻,一句“错传不如不传”更是拒人千里之外。于是,胡正生几乎每个月要登门拜访,从陪老人聊家常开始,到谈论武术心得,偶尔兴致来了比划两下。前后经过16次拜访,徐武道为其诚意所动,也摸熟了胡正生的脾气性格,对求谱之人的品性放了心,才将拳法秘籍传给他。
武学传承需从乡野到现代突围
千百年来,散落于民间的传统功夫是靠的是口口相授和师徒传承,在高速城市化的社会随时有湮灭的可能。拍摄过程中,有3位功夫老人相继去世,有人对摄制组说,再晚3年,这部片子就拍不出来了。与电影 《百鸟朝凤》 里的唢呐班有些类似的是,武林中简单的“传承”二字背后,饱含着更多常人所不知的纠结与辛酸。从古老乡野到现代生活,武学传统在突围和延续,在每个默默坚守的普通人身上,生生不息。
沉默寡言的河南庄稼汉史文杰回到家里总是紧闭大门,这里藏着他的秘密———400年前祖师爷就定下的老规矩,身上的武术不能公开演练、四处言说,甚至“宁可失传也不可外传”。步入老年的史文杰,依旧坚持每天凌晨四下无人之时,拿出自己的一双草镰,认真却孤独地演练着。就在拍摄过程中,史文杰的老友、一位山东的七星螳螂拳大师去世了,这样的变故让史文杰在伤痛之余,不禁开始思考,难道这一脉400多年的功夫真要止于自己么?
“规矩”与“传承”的矛盾,撕扯着老人的心,参加完老友的葬礼后,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独自跑到供有祖师爷像的庙中、师傅的坟前,跪拜哭泣,寻求心灵的慰藉。最终他选择把功夫传下去。那天庄稼汉脱去了暗色布衫,换上整洁的白色练功服,接受了几名有志于习武的年轻人叩拜。摄制组拍下了这庄重肃然的一幕,让人联系到当年叶问将咏春拳发扬光大,有人说他把咏春的古典精神弄没了,但叶问说,武术应该是大统而非门户之见。不论时光流转,武人的寂寞与难题仿佛相通。
有趣的是,片中有一组建筑工人在工地上练功的画面。在还未封墙的水泥建筑中,一名相貌普通的年轻建筑工人赤膊,迎着落日的余晖,面对楼外车水马龙的城市景观,打起一套刚劲的拳法。他的投入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着城市的喧哗,但他也许不知道,自己早已成了摄制组眼中最美的城市一景。这位普通的水泥搬运工曾在家乡随名师练武5年,背井离乡后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颗小螺丝钉。临走行前他曾对师傅郑重承诺,不管在哪里,功夫一定会练下去。这个在城市天际线中信守承诺的孤单身影,平凡却那么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