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新
提起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吃粽子尽人皆知;而曾经流行的“兰汤沐浴”,现在一些读者就不一定知晓了。
中国人很早就有兰汤沐浴的习俗了。《大戴礼记·夏小正》有记载:“五月……蓄兰,为沐浴也。”《楚辞·九歌·云中君》云:“浴兰汤兮沐芳。”杨慎《丹铅杂录》引六朝人刘义庆语云:“古制,庙方四丈,不墉壁。道广四尺,夹树兰,斋者煮以汰浴,然后亲祭,谓之兰汤。”可见,自先秦迄六朝,人们一直有兰汤沐浴的习惯。
兰汤沐浴与端午节相联,也早有记载。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云:“仲夏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此后直至明、清,端午节浴兰汤,仍是许多地方人们喜爱的习俗。
郭沫若《蒲剑·龙船·鲤帜》一文,有这样一段话:“端午节的风俗在日本也是传播去了的,蒲剑兰汤,形式上差不多没有两样。”
古人制作兰汤所用的“兰”是什么植物呢? 有人认为是今之兰花,有人认为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蓝草,其实不然。
《本草经》里提到:“兰草主杀蛊毒,辟不祥,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风俗通》言汉时尚书奏事“怀香握兰”;而《楚辞》谓兰之可纫、可佩、可膏、可浴……符合以上种种特征的所谓“兰”系兰草或泽兰。
楚骚所咏虽多为兰草与泽兰,然二者又有所不同。
据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宋代苏颂《图经本草》及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相关记述可知,兰草与泽兰的根、茎、叶、花及生长环境、药用功能等各个方面,均有区别。
兰草生水旁或野地,根青黄,茎圆,节长,叶光润且多呈三裂状,花淡紫色,一般五六月间开,香气浓,医用可生血调气。
泽兰生水泽中,根紫黑,茎方,节短,叶尖,不光润,无裂,花白色,一般七八月间开,微香,医用可破血通积。
兰草即今医家尚用之“佩兰”,而泽兰在药典中称为“泽兰”。从植物学分类看,佩兰属菊科,泽兰属唇形科。
至于兰汤所用之“兰”,应为《本草》所载之兰草,即今天医家尚用之中草药佩兰。《本草经》云兰草“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久服益气轻身不老”;《本草纲目》谓兰草“消痈肿,调月经,煎水,解中牛马毒”;《开宝本草》谓兰草“煮水以浴,疗风病”……可见,“兰”实为健身之良药。现代中药学的研究也证明,佩兰实有醒脾、化湿与清暑、辟浊之功效。
夏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疾病容易流行的日子。古人为了防疫,除了悬蒲剑、插香艾、佩香囊之外,兰汤沐浴也是防疫一法,即 《九歌·云中君》 所说的“浴兰汤兮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