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
正在HBO热播的美剧 《权力的游戏》 第六季,因为超过了原著小说的创作速度,在没有原著小说做底本的情况下,主要由剧集主创编撰故事,明显加快了叙事速度,之前精心搭的一些情节链,或曰“扣子”,在刚刚播出的4集中,过快地被解开,尤其是“POV角色”(承担故事讲述功能的角色) 雪诺的死而复生和“龙母”的火烧多斯拉克大本营,成为集中的“槽点”。
作为获吉尼斯纪录———在全球173个国家播出的全球最火爆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 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引发全球观众的吐槽。上述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剧受追捧的两个原因:一是善于搭扣子,二是善于解扣子,这也是情节剧最重要的手艺,前者抛出问题亟待解决,指向人性选择和价值预设,后者则解决问题,并体现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段位。解扣的调性和方法是关乎解扣是否成功的重要要素。
反讽的调性普遍见于美剧。美剧筋道的台词往往由言语的反讽所致,如《火线》 中,毒贩博迪进花圈店为朋友买花圈,店主说了一句“Iamsorry”,博迪以为店主的意思是没有花圈,其实店主是对逝者表示哀悼,在话语意义的分叉处,表明了毒贩对正常社会秩序的不适应;类似的还有毒贩起司打死了自己的宠物狗,但监听其电话的缉毒警察以为毒贩打死了其伙伴 (Dawg,原意为“狗”,但在黑人俚语中也指伙伴),这与电影 《黑炮事件》 中的导火索“黑炮”二字的叙事功能如出一辙。
其次是情景反讽,沿着角色的经验一直走下去,往往会陷入一个死胡同,如果能够通过情景反讽,使观众跳脱出角色的视点,就会获得超脱的感悟,如《广告狂人》 主人公唐的前妻贝蒂嫉妒女儿和唐现任妻子梅根的良好关系,因为女儿和梅根都是年轻人,两个人又比较投缘,反倒是贝蒂一直压制女儿,导致了女儿与她关系的紧张,就在三人之间的关系眼看无解的时候,女儿被自己的初潮吓坏了,她不敢跟梅根说,而是第一时间跑回了家告诉了母亲,这让贝蒂非常得意———女儿在关键时刻还是跟自己亲。
再次是戏剧反讽,如 《合伙人》 通过三个互为朋友的年轻人,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分别去对方的国家当间谍,最后经历了各种人生悲剧。三个人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悲剧,但观众却早已预知其悲剧的结局,这对观众的冲击和影响远远超过了角色。
美剧解扣的经典方法之一是敢于“逼死人”,把人逼到极端情境,也把编剧“逼到墙角”,早在 《越狱》 《24》风靡国内时就让观众领略过其残酷性,都是把主角的女友或爱人“写死”。某种意义上,美剧是向死而生的艺术,但凡经典的美剧,都有震撼人心的死亡场景,如 《权力的游戏》 中著名的血色婚礼和紫色婚礼,《国土安全》 中的主人公布罗迪被吊死,《黑道家族》 中的托尼被仇杀,《大西洋帝国》 中的汤普森被枪杀,《绝命毒师》 中的沃尔特身患不治之症……每一次死亡都让人揪心。《火线》 处理死亡的方式却别具一格,主人公詹姆斯这一大活人为自己办的亦庄亦谐的葬礼让人印象深刻。
在不久前结束的 《纸牌屋》 第四季中的弗兰克也因遇刺被曾被推到死亡的边缘。正是弗兰克遭到的这一重大变故,让夫妻俩重新站到一起,获得新的翻盘机会。在 《纸牌屋》 这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搭扣”“解扣”是对之前所有叙事线索的一次集中清理,并由此引发新的线索。《权力的游戏》 中的死亡则是对价值预设的回应,即不能玩转权力游戏的人终将被无情淘汰,而 《黑道家族》 《绝命毒师》 《大西洋帝国》中的死亡更类似于漫长的告别。
每一部美剧中陪伴多年的角色突然死掉,对追剧者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这让笔者想起哈罗德·布鲁姆所说的:“深入研读经典不会使人变好或变坏,也不会使公民变得更有用或更有害。心灵的自我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西方经典的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最终形式是一个人和自己死亡的相遇。”使人善于运用自己的孤独,可能也是美剧最深的魅力。
(作者为剧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