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陕记者 韩宏
西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日公布了5种传统小吃制作技术规程,该规程将于6月15日正式实施。这些小吃包括肉夹馍、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biangbiang面、蓝田荞面饸饹,都是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广、受欢迎、知名度较高的西安传统小吃。这一规程的公布,标志着享誉全国的西安5种小吃的制作有了统一的地方标准。
新公布的5项制作技术规程,由西安老字号和知名餐饮名店同盛祥、老孙家、春发生、天下第一面、西安饭庄等共同参与制定,在保证传统的同时,也保留了特色。西安市质监局相关人士表示,这些传统小吃制作技术规范均为推荐性,而非强制性,对西安小吃只有引导作用而无决定作用,制定这些规程是希望以此来保护西安小吃的整体品牌。
此次新公布的技术规程中,对这些西安小吃的英文名称也进行了统一。如肉夹馍英语为“Rougamo”,牛肉泡馍英语 为“PitaBreadSoakedinbeefSoup”,羊肉泡馍英语为“PitaBreadSoakedinlambSoup”,荞面饸饹英语为“helebuckwheatnoodles”,葫芦头英语为“hulutou”,biangbiang 面 英 语 为“biangbiangnoodles”。
羊肉泡馍要经过“掰、撕、掐、抖”
新公布的5项规程从多方面详细规定了制作技术要求,其中包括术语和定义、资质和原料要求、制作过程和工艺等,并附有多张图片以示说明。
牛羊肉泡馍制作技术规程要求,馍要经过“掰、撕、掐、抖”,最终形成黄豆粒大小的碎粒。成品上桌时,应同时有伴碟,造型应体现“‘银网罩盖、双鱼浮顶’的特色,碗内无汤”,且“入口无汤汁”。
biangbiang面也称“裤带面”,是陕西最知名的一种面食,一根面条宽度可达6厘米,长度通常在100厘米上下。由于它制作时在拉、扯、摔过程中与面案上接触弹出的biangbiang声,面扔空中落在锅里滚烫水中发出biangbiang声,以及吃面咀嚼时发出的biangbiang声,因而被称为biangbiang面。
biang字有50多个笔画,是中国汉字中笔画最多的字,关中城乡有顺口溜传唱这个字的写法:“一点戳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官朝上走。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了六点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
biangbiang面制作技术规程要求,其制作工艺有“和面”“煮面”“盛面”“泼油”等环节———其中的“和面”要将面团揉到“三光”程度,即:面盆光不沾面,手光不沾面,面团表面光滑。之后,将和好的面团(重量约为1500克)取出放在案板上再揉3分钟后,用保鲜膜封严,醒面时间至少30分钟,90分钟为最佳时间。“煮面”要按每碗3根面计,扯开成长180厘米、宽3厘米的长扁条面,下入沸水中煮约2分钟。
目的是保护和提升品牌
据西安市质监局人士介绍,此次发布的制作规程,属于工艺操作标准,对人们的口味没有规定,由食客根据自己的喜爱添加调料。标准化就是把传统的老牌餐饮企业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技术和经验,拿出来分享,就是说,今后食客们走进西安市任何一间泡馍馆,都能吃到老字号泡馍的味道。此外,这些技术规范均为推荐性,而非强制性。
西安市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关养利说:“西安小吃过去一直靠大厨掌勺控质量的传统,这次组织制定这样的标准是希望改变这一现状。有了标准,才能规范不同地域的生产,这就相当于一张名片、一种品牌,成为饮食界的通用语言。”他还表示,此次发布标准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组织老字号企业制定技术规范,一来引导其它企业自愿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以提升整体品牌,同时通过这些企业制定技术规范来引导老字号企业标准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力图将地方小吃打造成名副其实、货真价实的地方名牌,成为当地的名片。另外,这些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吃还可能要创新,法律规定地方标准的修订时间一般为5年。
(本报西安5月30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