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祝越)在梳妆台前,把玩精致的“百雀灵”胭脂和镶着绿玉的发簪,一旁的留声机放着轻快的爵士乐———这一切,仿佛让你看到了一个讲究细节、懂得享受生活的上世纪30年代现代派都市女子———位于虹口区的上海音乐谷上海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不久前揭牌成立了上海石库门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在那里,无论是炉灶、小孩的课本,还是口红、烟缸,全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石库门弄堂里所存留的旧时实物。
上海石库门文化保护传承基地是首个集保护传承、生活体验、学术研究、创意设计、产学研创新孵化的平台。基地内设的上海石库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工作营,以智库形式参与城市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研究中心还将启动申报国家级上海石库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基地还建立了“石库门遗产保护修缮平台”,将探索建设一个跨学科的保护技术和新材料实验室,为石库门的保护修缮提供范式。此外,“海派生活艺术体验平台”通过社区共建,在城市更新中探索传统社区复兴的新途径;“石库门文创产业孵化平台”则将通过产业运作的手段,搭建创新创意的孵化和推广平台。
上海石库门文化保护传承基地落地虹口港,这里有许多著名的石库门里弄:沙泾港旁边的兰葳里是难得的保存完好的都市水乡;瑞康里是当年租界和华界的交界处。如今,虹口区的石库门中仍居住着许多老上海人,同时也成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生活的休闲空间。
上海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雪敏说,石库门是近代上海城市住宅的开端,是西洋建筑与中国建筑融合产生的特殊样式。它保留了中国最早的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和习俗。近代中国许多历史事件在其中发生,许多重要历史人物也在其中居住过。虹口区委书记吴清说,石库门是上海的“乡愁”,石库门的文化传承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虹口区将进一步传承、弘扬海派文化,激活文化资源潜能,不断促进文化功能与区域商业、旅游等服务功能相结合;发挥各类文化元素对区域转型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加强文化元素在产业发展、环境打造、功能提升等各个领域和层面的渗透融合,发挥文化综合效应,凝聚整体文化氛围;加强对历史风貌保护街区、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实施宋氏老宅等名人旧居的保护和修缮工程,加大对溧阳路、山阴路、多伦路、提篮桥地区等历史文化建筑及风貌的多元功能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