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缘议家社组织居民教“葫芦娃”做点心 本报资料照片
文雅舒适的新华路上,每走几步,街边的居民楼风格便截然不同。此处的新华路街道新华居民区,有俗称“外国弄堂”的新华别墅,有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公房,也有近时期的商品房小区。“楼风”不同,治理之道也各有乾坤。针对售后公房类小区“两高一多”(居民熟识度高、群众参与热情高、物业管理矛盾多)的特征,新华居民区采取邻里互助和楼宇自治的方法指导居民自治;针对老洋房类小区“两多一少”(邻里矛盾多、安全隐患多、居住空间少)的特征,采取邻里互助和群防群治的居民自治方法;而对于商品房类小区“两低一高”(居民熟识度低、群众参与热情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特征,则采取文化推动和精英带动的居民自治方法。
物业没人管 居民决定自己来
新华居民区居民自治源于2004年。那时,小区物业没人管,盗窃案多发,车子锁好转头就丢了;不算太宽的街上挤满小摊;车辆歪七扭八地乱停,有时堵住垃圾房,垃圾三四天都运不出去,臭气熏天……老公房物业收费太低,物业公司入不敷出,没有一家肯进驻,凭几个居委会委员实在难以应付9条弄堂的事务,怎么办?
居民苦恼,街道和居委干部更忧心。现在的新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方艳玲当时还是居委会主任,她用3个月的时间家访,入户听取居民意见,实地走访查看,召开座谈会,寻找物业之困的出路。“最后,居民的意见汇成一句话——我们自己来!”
于是,社区重新启用了一个闲置的车棚,居民共同管理,自筹资金雇专人24小时值守,自此再没丢过车子;从居民志愿者中聘请兼职保安,入户盗窃案杜绝了;邀请驻区单位协助,错时停车收费,规范停车,小区停车难也解决了。居民区党总支顺势把新华路261弄内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和老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第一个居民自治小组,趁热打铁,又相继在211弄-329弄、119弄、155弄、185弄成立自治小组。
由于居民常聚到新华别墅32号住宅花园葫芦藤花架下议事,2004年11月,新华居民区在居民自治小组的基础上成立葫芦缘议家社,下设自治组长协调会、文体团队联谊会及社会团体联席会,形成“一社三会”的自治格局,引导、鼓励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带头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发动居民,群防群治。
目前,葫芦缘议家社已有493名成员,推选出8名自治小组组长、16名文体团队队长和5个社会团体负责人,加上3名居委会委员,共32名议员,逐渐成为居民议事的平台、自治的载体。
居民自己提议题 民主协商决策
今年3月底到4月底、9月初到9月底,新华居民区分两批实施“光明工程”,整治辖区内所有售后公房楼道的老旧电线,更新电表,优化线路铺陈等,这一惠民工程便是居民自己提出议题,协商讨论、民主决策的成果。项目资金批下来后,还没动工,葫芦缘议家社成员就开始忙活了。72栋老公房,每一户都要拜访到,摸排有没有居民用呼吸机、吸氧机,施工停电时要备好临时电源;有居民上夜班,白天要休息,要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有小宝宝的要提醒,以免噪音吓着孩子……
“光明工程”开始后,施工的建筑垃圾放置、运输被提上议程,葫芦缘议家社商议后处理地妥妥帖帖,尽可能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葫芦缘议家社社长陈玉英已届81岁高龄,一直在议家社奔忙,居民都信任她,家人看她做得开心也很支持。她介绍,议家社帮扶困难居民、关心行动不便老人,真正做到了邻里互助;调解家庭矛盾和邻里摩擦,成功率100%。
据新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葫芦缘议家社先后共筹集资金近百万元,为小区安装地灯90盏,相继在6条物业管理严重缺位的弄堂,设立门岗、安装铁门、聘用清扫员、管理车辆停放等,配合执法部门拆除违章搭建26处,完成30户合用水表的一户一表安装,改造新华路393弄16号一楼8户居民的合用厨卫,整治辖区内所有售后公房楼道的电线,完成文缘村小区27幢售后公房的楼道粉刷,迁移和修枝了100余棵扰民大树,化解各类纠纷250余例,成功率100%。
自治主体中涌现一批“葫芦娃”
过去,社区活动中最活跃的是退休老人,现在,新华居民自治主体中涌现出一批“葫芦娃”,他们最大的就读高三,最小的才上小学三年级。
以前,孩子们课余时间到小区参加社会实践,做得最多的是扫地、捡烟头,时间久了难免会腻烦,直报怨“没创意,不好玩儿!”在一段时间里,怎么“喂饱”这些思维活络、求知欲旺盛的小脑袋,很让新华的居委干部们头疼。
一次偶然机会,一位在虹桥机场工作的居民提出,可以带孩子们到自己的单位参观学习,没想到,一下子吸引了20多名小朋友。这次不一样的“出走”以后,便一发不可收。居委干部提出一个活动倡议,这群10到18岁的小伙伴们便开始行动了,几个骨干分子凑到一起“头脑风暴”做策划、定计划、分任务,在弄堂里写板报、搞宣传、联系租赁场地、组织招呼观众,做得井井有条,毫不含糊。现在,固定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已经有50多人。
孩子们的兴趣和活力激发起来了,活动内容一定要跟得上,不能“断粮”。新华居民区党总支和居委会听取多方意见后,依托葫芦缘议家社创设了“葫芦娃家园”项目,把目光回归这群“人小鬼大”的孩子身上,鼓励他们自己策划、组织活动,走出小家庭,融入社区大家庭。
今年1月份,新华居委会副主任倪礼为“葫芦娃”们创建了“新华葫芦娃家园”微信群。现在,群里可热闹了,每天都有各类活动的分享和互动——亲子公益活动通知、烘焙课程开课通知、上海化学嘉年华的消息、画展和艺术展信息、社区青少年公益拓展训练招募……
“新华葫芦娃家园”微信群已有76名核心成员,他们之中有活跃的“葫芦娃”、家长、公益组织负责人、复旦和同济大学学生志愿者团队负责人、附近学校的老师、愿意为孩子们提供活动资源和建议的热心居民等等。平时,经常参加“葫芦娃家园”活动的居民已有2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