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江南地区野外放飞朱鹮自然繁殖成功。(资料图片)
本报湖州5月27日专电(驻浙记者 蒋萍 通讯员 王力中)被列入“国际保护鸟”目录、有着“东方宝石”美誉的珍稀鸟类朱鹮种群扩大有了重大突破。近日,浙江德清县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发布消息,经过5个多月的跟踪观察,南方地区野外繁殖孵化的第一只朱鹮雏鸟近日降临。
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工作人员介绍,5月20日上午,他们对野放的朱鹮鸟巢例行观察时,突然听到朱鹮雏鸟的唧唧鸣叫声,通过望远镜对鸟巢仔细观察,一个粉红色的小脑袋正在鸟巢内嗷嗷待哺。“从今年1月下旬开始,我们就跟踪观察野放朱鹮的活动,4月初,找到了朱鹮巢,现在终于看到第一只朱鹮宝宝诞生了。”最早看到朱鹮宝宝的基地工作人员老许开心地说。
朱鹮是全球濒危等级最高的鸟类物种,也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的“国宝级”物种,上个世纪中期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50多年前,德清下渚湖一带还有朱鹮的踪迹。1981年,我国科学家在陕西重新发现了7只朱鹮,引起全世界震惊。之后,经过30多年努力,我国目前已有野外就地保护和人工圈养的朱鹮2000多只。
为了更好地开展朱鹮种群结构与遗传结构的研究,2008年4月,浙江省在德清县下渚湖实施了“朱鹮异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项目”。当年从陕西引进5对朱鹮,在下渚湖“安家落户”,随后朱鹮顺利繁育后代,至去年,种群数量已达146只。
去年11月12日,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在浙江大学的技术支持下,启动了朱鹮野化放飞计划,经过精心挑选的33只朱鹮飞出笼舍,其中10只身背GPS无线跟踪器。这是朱鹮“嫁”入浙江首次实施野化放飞,也标志着浙江省历时6年的“朱鹮异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项目”迈出重要一步。
小朱鹮破壳而出,表明野放朱鹮繁殖成功。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主任、朱鹮异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项目负责人方盛国说,朱鹮在野外生存很不容易,它对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能够在野外繁殖孵化则更难。小朱鹮破壳而出不等于它能成活,还要经历艰难的育雏期。
记者了解到,朱鹮一年产卵一次,只有2-3枚,成功孵化的往往只有一枚,两枚的极少见。在野外自然环境中,朱鹮在配对、交尾、筑巢、产卵、孵化每一个环节都非常困难。德清去年放飞33只朱鹮,只有3对筑巢繁殖,到现在为止,只发现一只雏鸟。这对探索朱鹮在长江以南地区恢复野外生存繁衍、真正摆脱濒危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