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去年首次明确的“亚洲、华语、新人”办节定位,今年该如何深化做强?去年10月出台的《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今年是否已有可喜成果?去年电影节期间发布的一批项目,今年又有何进展?
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即将于6月13日至21日举行,届时将为观众带来300多部中外影片。昨天,电影节组委会发布了本届电影节各项主要活动的筹备进展。其中,开放、扶新、多元等多个关键词浮出水面,亚洲首屈一指国际A级电影节得以提前解读——去年播撒的一把把种子,如今正生根发芽,并将在今次电影节上集中被回访、呈现。
开放:上海将成互联网+电影重镇
去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上,博纳影业总裁于冬预言:“未来电影公司都将为BAT打工。”一年来,这句话被反复印证,中国电影产业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产生颠覆性变化。而作为此金句的诞生地,上海自然站到了风口。
作为世界电影节中最先关注新媒体变革的先行者,上海国际电影节今年首推“互联网电影嘉年华”。嘉年华中,互联网电影展映、产业投资跨界峰会、高端论坛、互联网电影之夜等,将共同搭建一个涵盖互联网各领域与电影产业各环节对话与合作的开放平台。借此机会和平台,一批互联网电影公司也将发布自己在上海的布局计划。其中包括了去年在申城落户、今年已有项目落地的优酷土豆双创基地。与此同时,上海国际电影节也在世界A级电影节中率先向互联网公司伸出橄榄枝。他们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的3年战略合作,将在大数据、新人扶持、互联网营销等多方面为互联网+电影的合作提供无限可能。
今年电影节会加强“内容为电影的核心”的理念,再度促成沪上高校与国际前端影视制作机构的牵手。今年,上海科技大学将携手美国南加大电影学院,成立编剧培训班,为中国影视输送编剧人才。而在此番电影论坛上,一批国内人气颇高的80后、90后作家将宣布跨界电影,围绕“上海电影”进行半命题创作,为“海派电影”增添砝码。
有了外部技术手段与内部核心内容联袂,可以想见,一座互联网+电影的重镇已在这座城市初现雏形。
扶新:创投打造青年电影人圆梦平台
现下的华语电影界,转型导演、新生代导演层出不穷,有数据显示,去年中国700多部电影中有超过600部由导演新人拍摄。电影“新青年”强势崛起,不仅成为业内广泛认知的事实,更得到电商、视频网站、制片公司、学院、金融等多元力量的助力。为此,上海国际电影节从去年开始把“新人”提升到办节定位的高度。
“电影项目市场”是扶持新人的重要阵地。今年,电影项目市场共收到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290个项目申报,经过来自中影、英皇、西河星汇等资深制片人的筛选打分后,共有35个类型丰富的项目入围。其中,10个项目入围“青年电影计划”,8个为合拍项目。
多元:主竞赛单元影片门类繁多
本届电影节共收到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的2096部报名影片,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在昨天首批公布的金爵奖入围作品中佳作云集,既有俄罗斯大师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新作《中暑》、韩国名导姜帝圭操刀的《长寿商会》,也有中国台湾地区著名导演王童执导的《对风说爱你》。
在主竞赛单元影片门类繁多的同时,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国际影展从某种程度而言更能阐明电影节不同于好莱坞体系的多元文化特质。
今年的影展中,除了有《万物理论》《鸟人》《爆裂鼓手》《少年时代》《利维坦》《两天一夜》等奥斯卡、戛纳、柏林、威尼斯电影节热门影片,组委会还策划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丝绸之路风貌”、“金砖五国焦点”等影展。此外,今年恰逢世界电影诞生120年,中国电影诞生110年,电影节也将带来一批影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师作品,深受影迷喜爱的“向大师致敬”单元今年就将迎来戈达尔、高仓健、黄柳霜、夏梦等影人的经典作品。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