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路小学管乐团的小队员们在演出。(内江路小学供图)
■本报记者 钱蓓 通讯员 王旭辉
黄振宵是个敦实的小男孩,1.5米的身高,115斤的体重,在杨浦区内江路小学的行进铜管乐团吹大号。为了扛起比人小不了多少的大号,他天天在家搬大米练臂力。参加管乐团一年,他有了一个同样“敦实”的人生规划:小学毕业后回安徽老家念书,即便成绩不够好,也可以玩音乐。
孩子们每天做俯卧撑练臂力,练唇振和呼吸
一年一度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在“五一”如期开幕,受邀的国内外名家名团行进在东方明珠、浦江沿岸、上海国际时尚中心,黄振宵的“大米健身计划”就和这些周身光环的“大咖”联系在一起——管乐艺术节连续举办八年,主办方杨浦区“近水楼台”最受浸润,这种原本并无深厚本土渊源和赏玩便利的音乐形式慢慢集聚起人气,孵化出了很多业余管乐团。今年3月的首届上海市学生行进管乐比赛上,获得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金奖的学校全部出自杨浦区,小学组金奖得主正是黄振宵所在的管乐团。
谈及这一办了八年的艺术节,玩家们会说,音乐是平凡生活也是英雄梦想。
杨浦区内江路小学,在坊间流传的“菜场小学”盘点中榜上有名。校长田勇介绍,学校有超过95%的孩子是随迁子女,他们的父母工作繁忙,没有精力和时间投入家教,更谈不上为子女培养兴趣爱好。音乐方面,绝大部分孩子是零基础,“最开始老师有点焦虑,觉得这些孩子基础弱,接受能力不强。慢慢才发现了他们的优势——执行力强,能吃苦。铜管乐器分量重,还要在行进中表演,对小学生来说是很吃力的事;老师要求孩子们每天回家做10到30个俯卧撑,练习唇振、呼吸,学着识谱,孩子们样样照做。”
管乐团意外获得金奖的时候,在看台上的田勇觉得“真有面子”。“你无从预测这些孩子的人生路径,音乐也许什么也带不来,但也许能成为他们的兴趣、特长,甚至是梦想的启蒙,发展出人生的一种可能。”田勇说,比起“赢在起跑线”的大城市孩子,内江路小学的孩子更需要这种可能性,哪怕微乎其微。至少10岁的“内江娃”林晨潇相信,自己长大后要么成为发明家,要么成为音乐家。
比起“黑马”内江路小学,杨浦区控江中学的行进管乐队算是声名在外。2008年,学校为参加首届管乐艺术节而组建管乐队,又通过艺术节邀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行进管乐编导荣艾国作指导。得天独厚的资源让控江中学行进管乐队成为沪上首屈一指的学生管乐队,首批乐队成员中有人考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加入了该校著名的行进管乐队。
社区管乐团的阿姨说“这是想要的退休生活”
还有些管乐团活跃在社区,成员都是普通居民。退休阿姨廖彩霞花4万元买一根单簧管,曹莉娜则每周从长宁赶去杨浦练习,她们所在的延艺金秋管乐团也是管乐艺术节的表演团队。不过,对于阿姨们来说,大型演出只是锦上添花——管乐已经是她们的一种生活。
控江中学的首批管乐队成员里有个打军鼓的男孩,他回家和妈妈陈梅萍谈起玩军鼓的趣味,妈妈“豁然开朗”:“我当时快要退休,害怕闲下来以后心里不舒服,儿子长大了会有自己的生活,我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可以平凡,但要有趣。”她去儿子学校看乐队排练,受到感染,买好小军鼓加入延艺金秋管乐团,结识了许多“气质好、仪表好”的朋友,每周一次训练雷打不动。
演出在即,穿上量身定做的礼服,陈梅萍愈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退休生活。”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