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佛寺现存四大安全隐患
1.建筑整体安全隐患
●寺院建筑整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木构老化、倾斜、腐朽等损坏,局部蛀蚀。
●近年来,玉佛寺周边众多高层建筑大规模施工,对寺院建筑基础和建筑物的结构产生了影响。
●市政道路抬高,造成寺内积水、倒灌严重,使历史建筑存在安全隐患。
2.交通环境存在安全隐患
●寺院周边交通属城市中心区繁忙路段。东侧江宁路为城市主要道路;南侧紧邻安远路,双向两车道,狭窄逼仄。
●玉佛寺周边无停车场的现状,与日益增加的信众香客需求,导致了占道停车等问题。
●每逢重大香期,实行交通管制,安远路全封闭,江宁路半封闭,公交车辆绕行;周边地区城市道路均被迫占道停车,影响正常交通。
3.全寺存在重大消防隐患
●前院建筑多为砖木结构(耐火等级四级),建筑紧邻,均不符合防火间距要求;
●木结构、装饰等均为可燃、易燃材料,寺院内、外香火及火烛等明火极易引发火灾。
●寺院无现代化消防设施,仅室外设消火栓、手提灭火器等,消防通道、疏散楼梯等均不符合消防要求。
4.高密度人群安全集聚的重大安全隐患
作为沪上三大名寺之一的玉佛寺,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前来烧香礼佛,参游人络绎不绝。在高密度人群中,任何突发事因都可能造成极大的不良后果。
●根据统计,玉佛寺每年接待客流达150万人次。寺院平日一天客流量就达3000多人次。
●寺院大年初一、十五等一般佛日、法会的客流人数可达15000人次。
●寺院农历除夕、大年初一24小时内客流人数可达100000人次。特别是新春撞钟等极端状况下,寺院同时容纳人数超过7000人。
现状用地
(南区)
设计方案
主体布局
保留天王殿、大雄宝殿两座建筑,天王殿原地不动,大雄宝殿向北移约30米,中间增设观音殿,使得空间有了层次,改善了原来开门见山的缺点。大殿和观音殿之间为28.6米,比原来的15米增加了将近一倍,广场面积明显增大,改善了空间的逼仄感(详见左图)。
各殿之间按照主次的程序,分别设置了适当的距离,并增加大块绿化面积,使原来逼仄的环境有了较彻底的变化。
总体建筑容积率较现状降低,绿化率显著提高,总体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交通分析
寺院人行出入口按以往习惯由安远路山门西侧出入口,经过回廊可通达本区主要殿堂。车行出入口与现状相同,可通向觉群楼。
南区方案不新增停车位和地下车库。
单体设计
除天王殿与大殿保留原状外,原有各殿均按新的布局调整体量及形制。均采用清晚期江南风格,尽量与大雄宝殿、天王殿协调。
南面与东面均保持一部分黄墙以使玉佛寺的总体外形仍能保持过去观感的延续性,体量尽量分割以与寺院主体协调。
构造、结构
地下室采用钢混结构,作为寺院辅助用房。主要殿堂、回廊为纯木结构,屋面小青瓦,综合楼多层为钢结构包木。
地下室
考虑到深基坑开挖的风险性等综合因素,设计地下室做一层,基坑深度约4米,做寺院配套辅助用房和设备机房使用。地下室建筑面积约2589㎡。
■玉佛禅寺
位于上海安远路的玉佛禅寺,不仅是沪上名刹,也是闻名于海内外的佛教寺院,同时成为上海旅游的十大景点之一。
玉佛禅寺创始至今已有132年的历史,首任住持慧根法师于清光绪八年(1882)从缅甸请回大小玉佛5尊,留下两尊供沪上信众瞻礼。先在上海张华浜建茅蓬,后于沪郊江湾车站附近建寺,供奉玉佛。1918年起,可成法师在槟榔路(今安远路)建新寺,10年方成。
上海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拨款修缮了玉佛禅寺。十年动乱期间,玉佛禅寺受到巨大冲击,所幸两尊玉佛和许多珍贵文物都完好无损,是上海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佛教寺院。1978年,玉佛禅寺恢复开放。
1983年4月,玉佛禅寺由国务院批准为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1994年2月,玉佛禅寺被公布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2011年6月,玉佛禅寺被公布为上海市普陀区文物保护单位。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