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制毒工厂,也就是山上的民居
这样一桶提纯后的冰毒200公斤
这样一桶提纯后的冰毒200公斤 以上图片皆由文汇报记者沈竹士拍摄
上海建国以来最大毒品案件的侦破,经历了6个月的经营酝酿。参与此案的虹口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政委安蔚坦言,由于毒贩隐于山坳之中,直到收网的最后一刻,警方仍然未能确定制毒工厂的确切位置。然而,在这样的困境下,警方策划了一次完美抓捕。
广东有个“土豪”卖家
2014年8月,上海警方通过信息碰撞,瞄准了本地一个湖南益阳籍贯贩毒团伙--X集团。X集团的毒品货源来自广东,在上海本地的出货量极大,每次进货动辄20公斤或30公斤;价格2万元/公斤,非常便宜,相当于市场零售价的1/5。从广东进货并未遭遇层层加价,吞吐量大,说明他们的上家层级很高,不是一般的毒品分销商。
一般来说,分处上下游的毒贩彼此怀有忌心,需要反复谨慎试探才能确定交易。可是,警方观察到了这样一次交易:X集团身在广东省外,仅仅是打了一次电话,上家就同意,让他们从容挑走30公斤成色较好的冰毒。X集团与上家的交易风格非常豪放,这也为警方的判断提供了帮助。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警方梳理大量情报。光是为了锁定上海本地的X集团,就综合了多起零包贩毒案件线索,以及以往侦办完结的专案所遗留的线索。针对毒品的到货时间、毒贩的出货时间以及价格情况作了精确的监控、记录与比对后,警方推断存在一个有着上下家交易、跨越7个层级的贩毒网络。
在庞大的贩毒网络中,X集团处于中间层的关键位置,通过中间人与广东进行交易。警方推断,广东上家的种种迹象符合制毒工厂的特征。为此,侦查员专程赴京向公安部禁毒局报告了案件情况,建议对“制毒工厂”发起跨省联合打击,请求公安部提供协调。2014年12月,上海警方派出4人先遣小组潜入广东。直到最终收网,先遣小组在广东待了50多天。
“剪枝”与“潜伏”
2015年1月20日下午,在G60沪昆高速公路枫泾道口,一辆银灰色的轿车排队驶入道口时,守候在附近的民警一拥而上,控制住了司机。在轿车后备箱,警方发现了两个纸箱。第一箱上面铺满了红枣,红枣下面是用塑料袋包的冰毒,第二箱上面是咸鱼和鱼干,底下同样也是冰毒--警方开始对X集团先期进行收网了。
此前,潜伏在广东的先遣小组发回情报,称X集团又将运一批货进沪。毒贩共动用了两部轿车,一部在前探路,一部在后运货。为此,上海警方在枫泾入沪道口,以及由浙江进入上海前的最后一站大云道口设下监视哨。抓捕当天,警方有意先放过探路车,等待运货车驶过大云道口以后,实施了抓捕计划,抓获X集团成员。
警方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为保证先遣小组不被暴露,必须尽快在对X集团落网成员的审讯中取得突破。否则,X集团与广东制毒工厂保持着密切通讯,如果上家长时间联系不上X集团,必然起疑。如果广东有变,那么以打击毒源地为目标的计划也就彻底失败了。
警方研究了X集团三名主要成员的性格。在X集团中,汤某的地位较低,常在利益分配方面斤斤计较。最近,他在老家用贩毒挣来的钱开了一家超市,把在东莞打工的妻子接回老家,又新买了一辆轿车。从种种迹象看,汤某准备再干几票就罢手了。他很恋家,这就是突破口。
在枫泾道口的抓捕中,上海投入了大量警力,目的之一就是震慑汤某等人。抓捕完成以后当场审讯,果然,汤某很快答应与警方合作。此后10天,警方对汤某实行监视居住,由他同广东上家保持电话联络,一切汇报如常,就像上海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连一条陌生的狗都进不来
而在广东,侦查员们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进不了山。他们的对手是制毒工厂老板陈某。前期侦查发现,陈某家住在东海镇,但他会定期前往南万镇,每次到达南万镇以后关闭手机,返程时打开手机。侦查员确认陈某到南万镇后,离开盘山的县道,沿着小路上山。就此,警方锁定了制毒工厂的大致范围就在山上的梅角下村。
梅角下村地处陆河县西部山区,海拔约500米,四周群山环抱,一条清溪穿过谷间碎石,山密竹林与苇草随山风摇曳。镇内大部分村民都搬迁到县城里去居住了,剩下的尽是废弃空屋,土墙倒斜。偶然还有几户人家住在此处,所养的鸡、犬在山道中间觅食,丝毫不怕生人。其环境之偏僻幽静,不要说是陌生人难以进来,连一条陌生的狗都不能堂而皇之地溜进山。
进一步的侦查发现,老板陈某白天在县城休息,只有晚上才进山督造冰毒。村口还有人把守望风,所驾驶的是摩托车,机动灵活。上山进入梅角下村的路只有一条,沿着山路并没有多少地方可以设置观察哨。距离梅角下村8公里的地方,海拔400米处有一座水库,水库堤坝与山路相连,这里已是抵近侦查的极限了。
在不能明确制毒工厂位置的情况下,侦查员策划了唯一可行的抓捕方案:进出梅角下村的通道只有一条,既然无法攻进去,那就等敌人出来--选择水库堤坝作为埋伏地点,两边都是百米深的断崖,地势比较险要。并且保证同时控制住参与制毒工厂运转的所有关键人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不会有人遗漏,进而毁灭、藏匿冰毒、制毒原料等证物。
毒贩被撞毁的丰田车 图片来自汕尾公安
凌晨3时,空谷枪响
根据前期侦查,制毒工厂内的关键人员有包括老板陈某在内的3名股东、揽货人俞某、房东罗某以及7名工人。警方定计仅仅过了3天,绝佳的机会就出现了。
1月29日,虹口刑侦支队民警胡伟与广东汕尾市禁毒支队队长同车到陆河县公安局办理公务。路上,禁毒支队队长接到一个电话--根据截获情报,当晚制毒工厂又将送出冰毒近200公斤。抓捕时机出现了。当晚,警方按照设计好的抓捕方案进入预定位置:在梅角下村外5公里处设置一个观察哨;在水库堤坝设置第一道埋伏,将约45名警力以及警车隐藏在堤坝两端;在距离水库更远处,又设置了第二道埋伏。
1月30日凌晨,两辆黑色丰田皇冠下山,一车在前探路,一车在后载货,相隔约3分钟车程。山路没有照明,一片漆黑,只见轿车车灯的光。侦查员放过了探路车,2分钟后在堤坝上拦下了第二辆车。司机正是老板陈某,他立即倒车调头逃窜,堤坝道路狭窄,皇冠撞到了栏杆。侦查员鸣枪示警并射击,最终制伏了陈某,在他的前排驾驶座旁边发现一把上膛的手枪,在后排发现了黄色蛇皮袋装的165公斤冰毒。同时,探路车上的另外两名股东也被截获。
另外两路人马分别抓捕房东罗某和揽货人俞某。
虹口刑侦支队缉毒队队长何平带队抓捕房东罗某。根据情报,罗某今晚在陆河县城约好与人搓麻,地址是在某城中村的78号。何平找了很久,始终没有找到78号,只发现了75号。直到凌晨1时,发现一栋三层小楼的阁楼上还亮着灯,是有人在打麻将。透过窗户,能看清四个人的脸,其中一个中年男人头有点秃,正是罗某。城中村家家养狗,为不惊动对方,请了当地民警骗门:“这么晚了还打麻将,影响别人休息!”由此骗开了罗某的家门。
虹口刑侦支队民警胡伟带队抓捕揽货人俞某。此人是广东当地有名的毒枭,下家众多。当天晚上,俞某人在博美镇某酒店。胡伟与陆丰市公安局禁毒大队一起行动,民警们凑上了酒店房间门外。也许俞某感觉到异样,不及穿上外套,准备开门查看。民警听得门把手转动开锁的声音,立即直腰踢开房门,摁倒俞某。胡伟在俞某的房间里找到几只红色塑料袋,里面装了十捆钱,总计151万现金。胡伟说:“我把赃款拎下楼来,只觉得好重,恐怕有10斤还多。”
在当晚的行动中,5名制毒的工人逃到山中。第二天上午9时左右,离制毒工厂几公里外的富溪村,一名驾车的村民遇到了几个想搭车的可疑人物,也不像做工的,但身上很多泥,很多草灰。村民报警以后,最后5名犯罪嫌疑人也宣告落网。
第一次走进制毒工厂
直到行动结束,指挥策划者之一、虹口刑侦支队政委安蔚才在房东罗某的带领下,第一次进入了位于梅角下村的制毒工厂。
这是位于小土岗上的废弃民居。屋子由黄泥与岩石砌成,按照当地习俗,要有门联、门楣,门楣上书“吉星高照”。接近屋子就能闻到一股酸味,这是来自制毒原料乙酸钠散发的刺激性气体。进入室内以后,酸味浓到呛鼻,让人隐隐头痛。
屋内共有三间,各自供奉着财神像。安蔚表示,这个制毒工厂的生产规模之大前所未见,令人吃惊。毒贩不仅全面掌握了制毒技术,而且拥有三个化学反应釜,启动运转一天能制造毒品将近200公斤。
第一间偏房用来堆砌制毒原料,同时供工人用电饭煲做夜宵。
第二间是厅堂,屋顶的瓦片已残了一大块,可以洞见蓝天,厅正中贴着硕大的福字。厅堂是进行制毒化学过程的主要场所,有加热原料用的液化气钢瓶和简易灶头、催化反应用的氢气瓶、脱水用的洗衣机。几只塑料桶,形如城市中的泔脚桶一般大小,其中白色冰毒成品堆积如山,每桶约有100-200公斤。
第三间是用来进行冰毒提纯的,屋内有几只红色大盆,盛放着尚未结晶的冰毒。还装着一台电扇、一台空调。空调设置在16摄氏度,这是为了保持室内低温、干燥,便于冰毒结晶。
制毒工厂之外,梅角下村的自然环境堪称秀丽。这里地处一级水源保护区,林带茂密,乡间饭馆以“走地鸡”闻名。此地最大的特产是梅树。南国温度宜人,上山路上,有整树白梅开放,惹人眼球。山路两边的标语则称,要加大力度培育青梅经济林,发展绿色产业。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