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上,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强烈触景生情的病症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在美国,由于课堂教学内容可能令某些患有PTSD的学生产生不适感,数所大学的学生最近提出,建议教授在课前向学生指出教学素材中潜在的“创伤激发”因素。这一建议引发热议:这到底算是保护还是过度保护呢?
为躲避心理创伤允许翘课
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当中有对女性施暴的情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当中对退伍士兵创伤心理和自杀倾向有诸多描写……不可否认,这些都是传世文学佳作,但是读者也可能因为其中所含的以上这类文字忆起自身的创伤经历。
“我们必须认识到,许多学生进校的时候都带有严重的心理创伤,可能会在我们的教室里引发情感或者心理压抑。”罗格斯大学英文专业大二学生菲利普·赖特今年2月在校报发表专栏文章,呼吁建立“创伤激发警告”制度,他认为,那些患有焦虑症、强迫症和PTSD的学生往往不经意间就在课堂上受到创伤。
根据赖特的建议,像《了不起的盖茨比》应被警告带有“自杀”、“家暴”等内容,教授可以课前在课程大纲中就向学生指出,允许学生反馈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也可以让学生跳过“问题内容”先读其他,等到心理感到舒适的时候再阅读剩余内容。
今年3月,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学生议会”通过一项决定,为保护患有PTSD的学生,如果某些课程包含精神刺激性的教学素材,就允许这些学生在不丢失学分的情况下翘课,与此同时教授的课程大纲中必须包括“创伤激发警告”。
有关提案的提出者是该校大二学生贝莉·勒弗林。勒弗林表示,这个想法来自她的亲身经历,有一次一位教授在课上展示了一段描述强奸的视频,而她自己曾是性侵的受害者,她后来还是向教授表示,应当事先就视频内容向学生提出警告。
教授激辩“同理心正确”
美国大学生这些看似关怀同学心理健康的提议,却遭到许多人的质疑:如果剥夺学生在得到保护和支持的环境下“疗伤”的机会,又怎能期待他们勇于面对现实情境?如果只“喂给”学生丝毫不敏感的阅读材料,他们会不会变得越来越挑剔,读书越来越少?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挑战学生的脆弱头脑,怎能百般迎合学生对“温室”的需求?
美国利伯缇大学英文教授凯伦·普赖尔近日在《大西洋月刊》网站上撰文指出,从当初的“政治正确”到如今的“同理心正确”,过度保护人们脆弱的心灵对个体和社会都不如鼓励公开辩论来得有利。
她写道,自己曾经在教《德伯家的苔丝》的时候发现有一名学生一直翘课,后来才知道原委,那名学生曾是强奸受害者。普赖尔认为,事先给学生“创伤激发警告”或许有帮助,但是如果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到无法读一本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那么她更加需要的是专业心理干预。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英文和比较文学教授大卫·马绍尔说,学院已经有类似“创伤激发警告”的做法,但是数千年积淀的文学艺术作品纵使有令人感觉不适的内容,它们宣扬的是真善美,对于当代人理解和防治社会“疾患”却非常重要。另外马绍尔认为“创伤激发警告”制度会干预学术自由。
网友JanLA说自己上世纪90年代初毕业于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现在自己也是教授。他赞许学生关于“创伤激发警告”的建议,他表示自己当年正是PTSD患者,有一次因为一篇阅读材料感到不适,后来去找教授讨论的时候,教授又重复了让他感到受伤的话,他觉得很愤怒。这位网友同时指出,因为个体差异性大,很难确定究竟哪些文字会激发不适感觉,因此在实行“创伤激发警告”制度之余,更应规定教授应当如何回应提出感到不适的学生。
文/陈慧稚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