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女人》剧照
上海的舞台上,如何催生更多像《挑山女人》这样接地气的好作品?在昨天举行的2014年上海市文艺工作会议上,这成为文艺工作者们争相讨论的话题。
贴近现实、贴近观众、接通地气——上海的舞台上正出现一股令人欣喜的“接地气”之风,拉近了艺术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今天晚上,讲述普通市民平凡故事的戏曲小戏集锦《城市心情》,将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在此之前,《挑山女人》、《小巷总理》等一批文艺作品,因为贴近生活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上海歌舞团开拓舞剧当代题材,推出了原创舞剧《一起跳舞吧》,反映当代都市生活,通过戏剧性、情绪性、内心化的舞蹈表现,呈现当代年轻人在梦想和现实之间的真实生存状态,仅一年就演出30多场。
“文艺作品要有观众,不管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最终都面临一个如何把观众吸引进剧场的问题。所以,接地气很重要。”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作曲家安栋的发言,引起了众多文艺工作者的共鸣。接地气,首先是要转变创作意识和创作方式。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副总裁顾伟康以上海芭蕾舞团创作的《简·爱》为例,说该作品在创作的前期开展了多次论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才打磨出这样一部精品。顾伟康介绍说,如今在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下属的不少院团,都有这样的意识,比如歌剧创作,前期先与作曲家对谈,之后写小样;舞剧创作,也是立项之前先按照剧本做出小片段。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朱光表示,传统艺术尤其应当与青年人拉近距离,注重青年视角,找到更贴近时代的表达方式。比如在选择改编素材时,并不一定非要找经典文学作品,当下青年人更感兴趣的魔幻、科幻著作也未尝不可。“戏剧也可以做更有想象力的东西。”
安栋则认为,接地气不仅体现在创作阶段,也应该体现在演出之后的修改阶段。安栋是此前大热的综艺节目《中国好歌曲》的音乐总监,他介绍说,在该节目播出时,节目会收到一份每30秒更新一次的收视表,如果收视表显示观众对某位歌手唱爵士乐反感,下一场就要调整曲目。他由此获得启发:舞台演出剧目的修改是不是也应该采纳观众的意见呢?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则介绍了欧美剧场的普遍做法:每当有戏剧特别是音乐剧上演时,制作人和导演会在演出现场,掐着表看观众在每一个节点的反应是不是和创作预期一样,以此作为下一轮修改的重要依据。
文汇报首席记者 邵岭
见习记者 钱好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