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菜价在涨,为什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动不大?近几年,很多市民觉得,统计部门发布的CPI涨幅与实际感受有落差。
为此,国内知名电商“1号店”利用自身的“大数据”资源,在统计部门的指导下,开始尝试编制价格指数。8日首次发布的“1号店快速消费品价格指数”(“1号店指数”)显示,3月份指数同比回落0.8%,环比回落2.0%;上海指数同比回落2.3%,环比回落1.7%。
“1号店指数”旨在反映快速消费品价格变化,给市场提供更及时的信息。而这项指数也是上海统计部门与1号店在“大数据”方面战略合作的第一项成果。
电商指数灵活开放
“1号店指数”显示,3月上海快速消费品价格同比回落2.3%。在10个大类商品中,4大类价格出现下降,6个呈现上升。其中,手机和数码产品价格回落幅度分别达到31.7%和20.2%,母婴用品和生活电器价格下降4%和2.5%;食品、进口食品和饮料上涨11.2%、6.2%和6.8%;美容护理、家居和厨卫清洁上升9.6%、3.3%和2.3%。
市统计局科研所高级统计师朱国众分析,“1号店指数”中食品类价格上涨,也符合CPI的走势。3月上海CPI还没有公布,而从2月CPI数据来看,上海食品类价格环比上升1.4%,同比上涨3.5%。进口食品上涨较快,则与上海消费者青睐进口食品有关,因而对价格并不十分敏感。
“1号店指数”还表明,每年7月和11月在“1号店”购买商品能让消费者得到最大实惠。这是因为7月恰逢“1号店”的周年店庆,而11月则有“双十一”促销。
指数显示,自去年4月以来,移动端有9个月的价格环比下降,而PC端仅有7个月。但在常规促销月份,移动端的价格下调幅度要小于PC端,去年7月和11月,移动端价格环比回落5.1%和0.6%,而PC端下降6.3%和3.3%。这说明,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电子商务企业更频繁进行促销活动,让更大的群体受益,但移动电子商务的总优惠力度要小于PC端。
网络采价补充统计
其实,在电商注重反映整个市场变化的同时,上海统计部门也在频频“触网”。2012年起,为了体现网络购物对CPI统计的影响,上海开始进行网络采价探索工作。
一是在原有的规格品中选取了20多种销量较大的商品作为网上采价规格品;二是选取网上销量较大但不在现行CPI统计规格品中的进口糖果、进口巧克力、进口饼干、进口奶粉、进口美容用品、鲜花快递等新增规格品。
以某品牌“营养肉松205克袋装”为例,登录电商企业的官网,输入该品牌“营养肉松205克袋装”进行搜索,以销售量和网店规模为依据,按销量和信用级别进行排序,选取三个网店的同一商品进行采价、保存、截屏和登录。利用三个网店的原始价格计算出平均数后,再折算成每千克价格。网络采价同样遵循“定时、定点、定人”的三定原则,以保证网络采价规格品的同质可比。
去年,上海扩大了网络采价试点范围,增加了规格品种类和数量,规格品数量增加到近90个;采价网站达到20家左右。
开发利用“大数据”
国家统计局去年11月与国内11家电子商务、互联网、电信等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利用“大数据”。
统计数据生产流程包括设计、采集、存储、处理、发布和分析等几个步骤。专家指出,“大数据”的特点意味着一旦为统计部门所采用,统计工作流程将会出现变革。比如,加强与国内主要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实现数据共享。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尽量缩短数据汇总和整理的时间,提升数据发布频率和时效。同时,丰富数据发布形式,努力将数据结果可视化。
市统计局表示,将继续探索与电商企业合作,拓展统计信息采集渠道。据悉,下一步还将与“我的钢铁”网站共同研究上海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同时,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合作,推动公共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共享,使统计更好地贴近百姓生活。
文汇报记者 张晓鸣
■相关链接
统计局为何要与电商合作
朱国众表示,统计部门测算的CPI分类体系、权重相对较为固定,而“1号店指数”的分类指数采取开放式结构,可根据消费热点变化,灵活测算相应的品类价格指数。“1号店”的注册用户已超过6000万,其价格、销量的变化,某种程度上也是市场真实的反应。从长远来看,“1号店指数”等基于大数据编制的价格指数,将会对CPI统计形成有益补充,更全面和及时反映市场价格变化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