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有一部著名的小说《永远有多远》,但无论走多远,铁凝都属于最年轻的“那一个”,她25岁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7岁就成了中国作协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理事。39岁成为中国作协成立以来最年轻的副主席。49岁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年轻,是新一届作协主席的最大亮点。
57年来,中国作协前两名主席,分别是德高望重的文学巨匠茅盾(1949年—1981年在任)和巴金(1984年—2005年在任),与前两任相比较,茅盾 53岁上任、巴金 80岁担任主席。新当选中国作协掌门人的铁凝坦言,自己的心情“喜悦和惶恐并存,压力和责任同在。”“惶恐是因为在这一届之前的作协主席是文学的丰碑,我这样一个写作者和文学的丰碑没有可比性。我不敢忘记这个位置、这份荣誉,绝不是非我莫属,许多文学大家都能担当此任。不敢忘记这点,会让我时刻知道我是谁。我不敢忘记我的前辈作家用灵魂和智慧为我们积累的文学财富,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深厚的艺术修养,对青年作家的培养扶持,永远是我学习的典范。我们的文学实践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我不敢忘本,这个‘本’就是写作,写作于我是安身立命之根,我热爱写作,作家还是要以‘作’为本。我们走的路是前辈作家填平许多坑洼之后,今天才走得顺畅的。我不敢忘记我的责任,我想在捍卫人类的精神健康和心灵的高贵、在精神和道德的追求面前,作家应当为民族情感的净化、为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为建设和谐文化而努力,从我做起,尽自己的责任。”
有人说中国作家的巨人时代结束了,而平民时代到来了。新一代的巨人也许在成长中。
“五七女儿”
作家古华在一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上送铁凝一句话:你是“五七女儿”。
铁凝出生于1957年那个非常时期的北京。她来到这世上,中国一批正直的人正遭受着冤屈。父母下放到“五七干校”,她四岁前一直住在北京一位保姆家。父亲是位画家,她从小就在家里的画架和画框图间穿行。身为声乐教授的母亲一心想培养她学声乐,父亲却想让女儿学画画。
铁凝本人似乎迷上了舞蹈。那个年代中国唯一的也是最著名的两部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拍成电影后,铁凝不厌其烦地反复看。她最崇拜上海芭蕾舞团的《白毛女》中跳“白毛女”的那个名叫石钟琴的女演员,长得黑里俏的小铁凝经常独自模仿着芭蕾动作。她曾每天到一位芭蕾舞教师那儿练习芭蕾基本功,后来还被一个部队文工团选中去跳舞。
但出于对文学的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崇敬感,对文字的一种天然的迷恋,她毅然放弃了那个年代女孩子仰慕的当文艺兵的机会。
小女孩“鬼祟的当作家的妄想”
铁凝上中学时最享受的是上作文课,一写作文就会异乎寻常地思路活跃、想象丰富、情绪亢奋。她正式发表的处女作就是中学时代写的《会飞的镰刀》。那是学校在一次“学农”归来后布置的作文,题目为“记一次学农劳动”。铁凝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六七千字的大作文,把一本作文本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并跳出规定题目,自己起了一个得意的题目《会飞的镰刀》。铁凝写一个乡下男孩和几个学农的城市女学生的友情。城市里来的女学生们第二天要去割麦子,乡下男孩为了帮助这些不熟悉农活的城市女学生,当夜晚大家入睡时,他悄悄地为大家磨镰刀。女学生们醒来时突然发现镰刀“飞”走了。在那个言语并不自由、思想极压抑的年代里,铁凝身为 16岁的少年,她的想象力并没有彻底被扼杀。她笔下的镰刀会飞,她的想象力、创造力也长了翅膀在自由飞翔。
铁凝的这篇“出格”的作文被老师当做范文,并让铁凝在课堂上当众朗读。回家后,她神气地拿出作文,向全家人高声朗读,母亲激动得流泪,反复问:这是你写的吗?父亲也反复问:你是不是对写作特别有兴趣?在得到女儿肯定的回答后,他就想找一位真正的作家来判断一下自己的女儿是否是块搞文学的料。
父亲与写过《小兵张嘎》的徐光耀是好朋友,于是挑了铁凝的两篇作文去见他,徐光耀看后在第二次见面时对铁凝这个才读高一的小姑娘连着说了两个“没想到”,还说:“你不是问什么是小说吗?你写的已经是小说了。”
第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盖红印章的考卷》中。
从那以后,铁凝说自己就有了“鬼祟的当作家的妄想”。1975年她高中毕业,面临第一次人生的重大选择,没有人会想到她会选择这样一条自认为能够通往文学的道路。当时正值“文革”的尾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也近尾声。铁凝居住的河北保定,规定家中老大可以免下农村。铁凝的妹妹正读小学,似乎也不存在铁凝留城妹妹下农村的危险,父母当然希望铁凝能够留下来,而且当时她还有令人羡慕的去向——第二炮兵文工团决定招铁凝当文艺兵。同学们都说她交上了好运,可铁凝却郑重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她要到农村去,当一名知识青年去农村落户。她所受的教育告诉她,当作家就必须深入生活,只有工农兵的生活才叫生活。在她的印象中,大作家孙犁、徐光耀都是来自农村的作家。
铁凝的行动,让保定市热闹了好一阵,她被邀请到许多单位去“讲座”。
父亲从铁凝的选择中,看到了女儿想当作家的明确志向,他站在了女儿一边,而母亲心疼地流泪,她想不通女儿为什么放着阳关道不走,非要自讨苦吃走泥泞小路,还不知哪里是尽头!她气呼呼地哭着嚷着:你就去当你的“女高尔基”吧!
50万字的农村日记、札记
在农村,铁凝脱胎换骨,认真地当农民,没有一天虚度。下乡四年她从来没有中断过写日记,近 50万字的日记、札记就是见证。那时村里正缺老师,大队支书和铁凝商量,让她去补上这个令人尊敬的美差,铁凝却一口拒绝了,她在日记里写道:“我可不能出了校门又进校门,在农村我永远是一名小学生!”她自觉自愿地与农民一起艰苦劳动,冬天砸开冰窖取水,满手是血淋淋的冻疮。住漏雨的小屋,连自己的容貌也愿意过早地去酷似农民,硬坐在 8月正午的棉花垄里晒太阳,想晒成农民样,脸上层层爆皮。农村女友为她过 18岁生日时,把麦秸秆编成的戒指套上铁凝的手指,发现她双手上竟有 12个血泡,这个女农友忍不住捧着她的手哭起来,而铁凝的心却感到莫大的满足。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