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哲
张杰和筷子兄弟这两天在美国AMA颁奖礼上领了个音乐奖。原本是件好事儿,国内却炸开了锅。先是有新闻盛赞神曲《小苹果》冲出亚洲,比肩《江南Style》,与泰勒·斯威夫特同台,进入美国主流音乐视野,随后质疑声四起,奖项首次设立、后台颁奖和广告时段表演的质疑。
《小苹果》获的奖是个什么鬼?很快就有科普党上线解答——作为美国三大音乐奖之一,全美音乐奖(AMA)与格莱美和公告牌评选办法不同,直接由听众票选决定获奖人。歌手在美国本土的人气高低,一目了然。而今年他们颁给张杰和筷子兄弟的奖项,分别是“国际歌曲奖”和“年度国际艺人奖”两个奖项,为今年首设的奖项,并非民众票选。既不能通过票选体现美国的知名度,也不是什么专业上的肯定,甚至连个竞争对手象征性陪跑也没有,与其说是“国际奖”,倒不如说是对中国音乐的“私人订制”,想想也是醉了。
2012年,《江南Style》全球大火,同年在海外视频网站获得超过10亿次的点击量,全美音乐奖为其特设“新媒体奖”,同是“神曲”,同是“特设奖”,鸟叔PSY在美国的“群众基础”显然更好,颁奖礼压轴献唱的“规格”也可见一斑。
乐观地想,中国艺人登上海外颁奖礼,原本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而如今招致舆论非议,追究到底,过不去的,还是歌曲质量本身这一关。一首“神曲”在广场舞上风光无限无妨,在国际舞台上代表本国音乐水平获专业加持,乐迷表示不服。
不过,这有关“该不该得”的质疑,倒不妨投给奖项组委会。有传言是国内网站与奖项的资源置换;也有评论猜测这是美国主流娱乐界的投石问路。不管基于何种考虑,选择缺乏说服力的音乐或者歌手,影响的是一个奖项的公信力。
说到底,“国际歌曲奖”,不是音乐界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更何况,互联网时代,社交传播远胜专业推介,你头顶光环,我也自带X光,营销一时火,留在播放列表里的才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