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之际(3月20日)在俄媒体刊发的署名文章中提到,2013年3月,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提出“人类文明共同体”理念后,“又相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实践路径,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
自3月23日起,文汇讲堂刊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列谈”,邀请国际问题研究专家聚焦外交领域重大事件,以专访和署名文章的形式,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度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对中国特色外交和世界的意义。
第九篇为署名理论文章,作者为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汪伟民。
“全球安全倡议”的“六个坚持”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一轮动荡变革期。世界霸主衰而不弱,因不甘于权力分享,面对“东升西降”的战略预测,愈加急切地调动全球资源重点遏制围剿体系中的崛起大国。为了维持霸权,美国罔顾国际道义,丢弃民主面纱,践踏普遍国际规则,开启大国全面战略竞争,美西方对中俄两个核大国的捆绑碾压之势,是自冷战以来史无前例的世界级现象。陷入战略焦虑的美国、渴望战略自主又力不从心的欧洲、被迫站队的新中间地带和安全缺失的全球南方,导致了全球安全体系的失衡崩坏和国际社会的失序混乱,这是当前最大的国际政治现实,既是世界动荡之源,更是最大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与秩序之变。
“六个坚持”:基于全球治理实践所作创造性总结
面对大国竞争的白热化和地缘政治的强势回归,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系统阐释了中方促进世界安危与共、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主张。2023年2月发布的《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进一步全面阐述了全球安全倡议“六个坚持”的核心理念与原则,针对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国际安全关切提出了20项重点合作方向,明确提出了具体的安全合作平台和机制,展示了中国守护全球安全的坚定决心,同时也是为弥补全球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破解国际安全困境而提出的中国方案。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理念和原则主要体现于“六个坚持”,这是习近平基于中国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实践所进行的创造性总结,将中国的新安全观、追求安全的原则与框架、安全治理的方向与举措进行了有机高度融合。
强调普遍安全原则和不可分割性、共同参与性
一、第一个和第四个“坚持”,即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重视各国合理的安全关切,集中表达了中国新型的全球安全理念,强调了普遍安全的原则和安全的不可分割性、共同参与性。这一倡议把国家安全视为一种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全球公共产品,是一种共治共享的合作安全,强调超越某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单方面寻求自身的绝对安全和所谓联盟体系内成员国的“集体安全”,反对强化和新建形形色色对抗性的军事集团和安全同盟,反对“小院高墙”式的安全独享,反对蓄意塑造对竞争对手不利的地区安全环境,从而加剧安全困境并驱动全球和地区的军备竞赛。
这一倡议强调安全的综合性、全局性、可持续性,强调国际国内安全问题全面统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并举治理,地区与全球安全问题多方兼顾,反对以某一个国家为核心,以安全保证、延伸威慑等形式强行要求它国选边站队;反对以二元对立的敌对认知加深大国战略猜疑和地区不信任,倡导通过非排他性的多边安全合作平台实现可持续安全。这一倡议还特别强调要重视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任何国家的正当安全需求、历史形成的传统安全边界和重大核心安全利益都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不应被长期忽视和系统性侵犯。尤其是国际体系中的大国在共同构建有效、均衡、持久的安全架构方面负有特殊责任,更不应以战略竞争之名开启大国冲突甚至核冲突,从而危及整个体系的安全。
反对篡改联合国制度设计,倡导战略沟通、劝和促谈
二、第二和第三个“坚持”,即在追求安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是国际法基本原则和现代国际关系最根本准则,是各国追求自身安全时不可轻易逾越的红线,是阻止国际秩序发生混乱的底线,是判断国际正义与历史正确的基本依据。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各国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强调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权利必须得到维护;坚持认为联合国的宗旨、解决国际冲突的框架与原则凝结了人类实现集体安全、永久和平的制度设计,必须得到尊重和执行,反对伪多边主义和假多边主义,反对某些大国以基于自身利益而设计的规则篡改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规则体系。
三、第五和第六个“坚持”,即在全球安全治理和安全实现的方式选择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这一倡议强调大国在国际冲突中的重大责任,反对单边制裁、强制外交、军事胁迫和基于国内立法的“长臂管辖”,反对强权即真理的霸权霸凌行为,倡导国家间的战略沟通、劝和促谈和斡旋调停,指出“只有基于道义、理念的安全,才是基础牢固、真正持久的安全”。
中国在行动:为实现全球安全再平衡而顺势塑造
2023年2月,《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发表当日,外交部长秦刚即阐释其宗旨
除了倡导中国新安全观的理念与原则,《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还明确制定了中国维护国际安全的行动方案,确定了全球安全的重点合作方向以及相关机制平台,这可以被理解为中国旨在推动实现全球安全再平衡而所做出的全球战略动员与具体的战略部署。
一、积极推动大国协调与良性互动,努力实现中美关系的基本战略稳定。中美“大国竞争”的时代始于奥巴马政府末期,激化于特朗普政府期间,强化于拜登政府时期。美国目前正在将中国界定为一个有能力和意愿对美国产生系统性挑战的最大修正主义国家。为此,美国对中国采取了所谓的3C(合作、竞争、对抗)战略,实质上实施的是全域性全方位的遏制打击,从脱钩断链、战略恐吓,到军事强制和挑战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合法性;从传统的前沿部署、离岸平衡进化到前沿遏制、强化同盟、塑造环境,从陆海两线形成对我闭环式的战略包围网。即使是开明的政治学家马凯硕也认为美国与中国之间爆发的地缘政治竞争将持续一二十年。即便如此,中美在提高军事冲突的护拦、维护亚太地区基本的安全秩序以及部分全球安全议题上,仍存在一定的交易性机会。中国不反对负责任的竞争,但坚决反对挑动大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当前,中国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审慎持守,顺势塑造,尽力维护中美斗而不破的基本战略态势。
二、全面响应和对接联合国所提出的全球性安全议程,维护联合国机制在解决国际冲突方面的权威地位和核心作用。首先是积极参与联合国秘书长“我们的共同议程”报告关于制定“新和平纲领”等建议的工作,全面落实第76届联大通过的“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决议。其次,坚决维护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基石的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坚决反对核威胁和核战争,坚决支持联合国加大预防冲突努力,坚决支持联合国提高维和行动履行授权能力。
三、创造性介入重点地区安全框架的建构,努力为国际和地区安全热点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式的全球公共安全产品。针对当前的俄乌冲突,中国作为倡导大国磋商的实践者,率先提出了十二点劝和促谈的建议,已得到国际社会不同程度的响应,美国的拒绝态度起码让世界各国对西方的虚伪姿态和代理人战争的实质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最近中国在推动沙特与伊朗两国实现世纪性和解方面,充分发挥了大国斡旋在解决持久国际冲突中的作用,让全世界为之侧目。东盟地区是中国传统的战略腹地,存在多个南海声索国,理应成为全球安全倡议的示范区,中国将继续支持以东盟为中心,以南海各方行为准则为基础,建构该地区的安全架构与机制。中东和拉美地区是中国的战略延伸区,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区,中国将在促进沙伊大和解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积极支持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探索安全共同体建设所作的努力。
3月10日,在中国的劝和促谈下,“中沙伊北京声明”签署
四、积极参与新型国际安全领域的全球治理,加强对非传统安全问题应对的资源投入和政策保障。支持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中心协调作用,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领导作用,支持打击海盗、武装抢劫等海上跨国犯罪,支持深化信息安全领域国际合作,支持加强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支持加强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领域国际安全治理,支持加强外空领域国际合作,支持各国在气候变化、供应链与产业链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文末链接:
作者:汪伟民(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