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俄媒体刊发的署名文章中提到, 2013年3月,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提出“人类文明共同体”理念后,“又相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实践路径,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
今起,文汇讲堂刊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列谈”,邀请国际问题研究专家聚焦外交领域重大事件,以专访和署名文章的形式,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度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对中国特色外交和世界的意义。
第六篇为署名理论文章,作者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卢秋怡,主要从事中非合作、非洲和平与发展问题研究。
2021年9月21日,习主席在联合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后,国内媒体第一时间给予解读
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路径之一,也是中国应对世界对发展的需求、推动全球治理创新、破解世界发展难题贡献的又一全球公共产品。深入推进中非合作,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不仅有助于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也将为全球发展和世界稳定注入更多的动力和正能量。
全球先行先试窗口:促进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释放世界经济潜力
中非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具有深刻的全球性意义。全球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于发展中国家未能实现充分、有效发展,所以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关键在于解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才能充分释放世界经济发展的潜力,实现共同繁荣。作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非洲的发展是当前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的一个重点方向和攻坚难点,许多非洲国家至今仍未能充分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发展红利和发展机遇。鉴于此,非洲可以说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一个最佳实践场域和先行先试的重要观察窗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非洲人口总量超过28亿,约占世界人口总和的35%。因而中非携手共同发展、奔向共同富裕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全球性意义。不仅可以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推动国际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团结全球南方国家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注入强劲动力,还能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创新贡献重要力量。从这个方面来讲,中非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开创一个新的合作模式,对解决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最根本问题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中非深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已具有扎实的合作基础。21世纪以来,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下,中非相继以“八项举措”(2006)、“十大合作计划”(2015)、“八大行动”(2018)、“九项工程”(2021)等务实举措推动双方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从过去合作的主线看,发展优先、民生为本、互利共赢、相互尊重一直是中非合作的核心追求,也高度契合双方合作发展的利益。
当前,中国对非合作已经走在国际对非合作的前列。中国自2009年来已连续十多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结构互补性强成为双方持续性合作的主要内生动力。2022年中非贸易依然延续快速增长的势头,该年中非货物进出口额为28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出口1644.9亿美元,同比增长11.2%,进口117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0%。中国也是非洲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国之一,长期在推动非洲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落实民生工程上贡献突出,已经成为促进非洲经济包容性发展的重要力量。《202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中国境内投资者在非洲52个国家(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3400家,对非覆盖率达86.7%。而非洲对各类发展要素的需求也越来越使其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不可或缺的巨大增量空间。可以说,中非已有合作基础所特有的非排他性、互补性与共生性已为中非深入推进全球发展倡议铺垫了坚固基石,也为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提供了行动样本。
彼此现实动力:外交“向东”核心杠杆,稳链强链补链塑链特殊作用
中非携手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具有很强的现实动力。对非洲而言,中国是非洲发展的重要战略伙伴。作为全球新兴崛起的发展力量,中国的发展经验对在正在探索自身发展道路的非洲国家而言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现阶段,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被大多数非洲国家视为落实其发展规划和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及价值链的可靠力量。这从近些年来非洲国家积极致力于寻求与中国加强合作以及在对接发展战略的意愿提升方面可见一斑。且在改善发展的自主性方面,中国是非洲增强战略自主性的积极支持者。其有别于西方大国的不干涉内政原则以及尊重各国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道路的做法得到非洲国家的广泛认可。同时在很多非洲国家的发展战略中,中国也被视作推动东西方平衡外交与发展“向东”联系的一个核心杠杆。更重要且一直被忽略的是,中国领导层长期对非洲的高度重视,对提升非洲在全球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及在国际舞台中的可见度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这对一直被认为长期处在世界发展“边缘地位”的非洲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而非洲对中国而言同样是一种战略性力量的存在。2021年《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中开篇指出,“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长期坚定的战略选择。”
在经济层面,虽然非洲在中国对外经济体量中的贡献仍然较低,如2021年相关数据显示,非洲板块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体量仅占全球与中国贸易总额的不到4%,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的占比则为1.6%,但这并不能很好体现出非洲在中国推动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的角色。反而,非洲大陆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具备相当的吸引力,特别是其突出的资源优势与人口红利、抓人眼球的市场潜力与投资需求等发展要素对中国稳链、强链、补链、塑链的特殊作用是其他大陆在中长期内难以替代的。
在政治层面,非洲国家是抵抗国际反华舆论的最重要支持力量来源,长期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提供有力支持。在国际事务方面,非洲54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在争取有利的国际支持和重塑全球新平衡格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更进一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发展目标的落脚点虽然基于中国,但又同全球发展紧密相联。二十大后,中国应如何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进程中,与世界各国携手走向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中国参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此命题下,非洲的角色也将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推动中非合作也会越来越成为中国塑造新型国际关系、推进南南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
引领国际对非合作:助力全球发展,打造有辨识度的中非合作话语体系
推动中非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为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注入更多新动能。当前中非深化合作的战略驱动趋势不变、可持续合作的内生动力稳固、合作意愿整体上也较为强烈,可以预见,中非合作也将会在国际对非合作中更多地发挥“示范窗口”与“先行示范区”的作用。鉴于此,未来如何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辨识度的中非合作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以高水平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打造全球发展共同体的中非示范窗口,应成为中非交往合作的重点。为促进各发展要素实现在中非合作中高效流动,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特点,紧密围绕中非国家、企业和民众的关切来确定优先合作顺序和重点方向尤为重要。为此,建议中非坚持遵循真实亲诚的义利观,着手构建以“发展”为议题、以“人”为本的互利共赢合作格局,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保障中非合作行稳致远。
首先,在对接国家发展需求层面,未来中国对非合作需强化与非洲区域国别的发展战略相协调,引导和激励中非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在推动区域国别长远发展战略的优先领域和关键行业实现有效流动。
其次,在助力企业发展层面,未来中非合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双方携手为中非企业提供更多有利的发展要素,如创新制度推动贸易投资更加便利化,为企业和人员安全提供充足的保障,在金融支持、资金流动、信息服务等方面重点解决企业关切等。
再次,在满足民众需求层面,遵循以“人”为本的中非合作导向,是打造中非合作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内核所在,也是区别于西方大国对非合作的特色之处。未来中国对非合作更需加大重视有利于非洲改善民生如农业减贫、教育就业、医疗卫生、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以夯实中非关系的基础。
最后,围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培育合作新增长点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展望未来,也应成为中非深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一个重点推进方向,以更好地推动中非合作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从而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中非合作格局,为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贡献中非力量。
文末链接:
作者:卢秋怡(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