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俄媒体刊发的署名文章中提到, 2013年3月,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提出“人类文明共同体”理念后,“又相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实践路径,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
今起,文汇讲堂刊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列谈”,邀请国际问题研究专家聚焦外交领域重大事件,以专访和署名文章的形式,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度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对中国特色外交和世界的意义。
第三篇为署名理论文章,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王健。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这是会议结束后,习近平出席中国向联合国日内瓦总部赠礼仪式。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10周年。
10年来,在习近平主席的积极倡导、有力引领和持续推动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不断丰富,实践波澜壮阔。2015年,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系统阐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和实践路径。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五个世界”论述形成了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架构、大方向、大主张,不仅指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路径和方法,而且规范了终极性的目标,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体系和思想。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行动方向;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必由之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价值追求。
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精神内核,四大“全球倡议”为实践路径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也是积极践行者。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精神内核,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努力方向,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实践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果显著。
在国家层面,中国与越南、老挝、古巴、柬埔寨、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10多个国家提出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并已同老挝、柬埔寨分别签署构建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不断增加双方利益汇合点,实现更大互利共赢。
在地区范围,中国推动打造周边、亚洲、亚太、中国—东盟、上合组织、中国-中亚、中非、中阿、中拉、中国同太平洋岛国等10个区域性命运共同体,凝聚起更多合作力量,为中国与有关地区实现和平发展繁荣指明了方向。
在全球领域,中国提出并推动了构建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人类卫生健康、全球发展、人与自然生命、地球生命、人类安全等8个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崭新方案。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处于“超级互联”状态:相互依存、瞬息万变、错综复杂。这导致各种纷繁复杂的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全球系统性风险越来越大。这充分证明世界日益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
二十大报告正式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这段重要论述科学指明了这个动荡变革的世界走向光明未来的正确方向。我们要增强历史主动,强化引领作用,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勠力同心,共担责任,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携手建设更加美好世界。
“五个世界”终极目标的实现需要进一步推动“四大倡议”落实
在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方面。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必然选择。我们要继续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为国际关系健康发展注入正能量。特别是要推动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同时,我们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努力破解“和平赤字”和“治理赤字”。
在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方面。我们要积极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推动国际社会抛弃过时的冷战思维,筑牢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意识,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2023年2月底,中国接连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两份文件,就是对全球安全倡议的有力推动。特别是3月,在中方的积极斡旋,促成沙特和伊朗两国同意恢复外交关系,成为中国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成功范例。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国家间战略沟通,增进安全互信,积极化解“信任赤字”,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
在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方面。我们要坚持全球化正确方向,通过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为各国分享“中国红利”创造更多机会。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指出,若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得以实施,到2030年,每年将有望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的收益,占全球GDP的1.3%,其中90%的收益都由伙伴国分享。特别是要与世界各国一起努力推动全球发展倡议的落实,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有效消除“发展赤字”。2022年1月,中国在联合国发起成立“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目前已有近70个国家加入,并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的支持。通过举办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和“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发布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各方进一步了凝聚关于全球发展的政治共识和努力方向。
在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方面。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有些西方国家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把别国基于自身文明特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视为对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我们要积极推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在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要积极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等重要倡议,推进各类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森林质量,促进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确保全球生物多样性。同时,中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美国、日本所用的时间分别是中国的2.4倍、1.4倍和1.2倍。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也必将引领各国凝聚绿色发展共识,共同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
文末链接:
作者:王健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