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5月11日晚,上海大学思政选修课《理论中国·名师讲坛》春季第五讲开讲。中山大学哲学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所徐俊忠教授应邀作题为《人民政治: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线上专题演讲。主持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立伟教授指出这个话题回应了“世界政党政治”中执政党执政目的价值、国家政权民主行使、政党制度运行效能等政党政治三大重要命题。
《理论中国》由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担任学术顾问,本次讲座吸引了来自上海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3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
徐俊忠教授首先向防疫中的上海人民表示问候 ,在线截屏
我原来是做“马克思的思想研究”的,同时自觉思考“中国的政治问题是否可以套用西方既有的范式”这一现象,比如“大社会、小政府”的推理逻辑。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仰、立场和方法论,我从2019年开始思考并陆续发表了四篇“人民政治”文章:
第一篇写于2019年,发表于2020年第四期的《开放时代》的《关于中国政治文明与政治类型的思考——兼谈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定位》;
第二篇是同一杂志2021年第六期上的《新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孙中山晚年政治反思的历史意义》;
第三篇是2021年第七期《经济导刊》上的《人民政治: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第四篇是发表于2021年5月的《中国共产党与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其中第一篇文章刊发后,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还召开了一个“中国政治文明与道德自信”的学术研讨会。
总书记在纪念建党百年大会上提到“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觉得它非常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成就,也打开了中国学术界和思想界对中国研究、尤其是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整个文明研究的新境界。
四篇有关人民政治的文章,代表了徐俊忠这几年的思考
新中国人民政治的逻辑
新中国所开创和发展的政治可以概括为人民政治。
这一政治的逻辑直接导源于“民众大联合”的思想与实践,扎根于近代中国长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接脉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民集体意志,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人民政治的四点体现:人人起来监督、负责
毛泽东和黄炎培的窑洞对(雕塑),提出让人民监督政府
新中国是人民政治,有四个鲜明的体现。
其一,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共和国”,而是“人民共和国”。其二,国家基本制度是采用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而非西方社会基于“政党政治”基础上的议会制。其三,各级政府和政权机关都以“人民”二字为基本标识。例如: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解放军、人民警察等,还有诸如人民银行、人民币、人民医院、人民铁路等,它们都是新型政治所内涵的人民价值观的外化表达。
其四,对于政府行政权的监督,倡导“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而非西方通常的政党及其舆论工具,因为一旦归结为政党之间的事务,舆论有时就可被收买,其所有的“社会公器”就只是标榜而已。
总之,新中国所创造的人民政治,是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治,也是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为哲学信仰的政治,更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政治。
*西方民主是政党政治:人是想象中的虚构成员
孙中山说过:“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这一论述揭示了政治从本质上是归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事务的性质。但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事务,并不等于就是为全社会所有人服务的事务。自从人类出现利益分化之后,阶级的存在成为一个基本的事实。公共事务的领域往往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所支配,因此争夺和运用公共权力几乎就成为了政治领域最重要的内容。
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和产生出一套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及其理论表达,它以所谓“公民人人都是国家主权的平等参与者”为预设前提,通过一定规则性的政党竞争获得多数票者,即为执持公共权力的执政党。这种政党之间以竞争执政权为内容的政治游戏,由于具有诉诸公民参与的政治形式,而通常被西方称为“民主政治”。实际上,它与民主政治的本来意义和应有价值相去甚远。
因为在阶级分化日益突出和严重的社会里,所谓的“公民人人都是国家主权的平等参与者”并不存在。在西方社会“金钱是政治的母乳”,台湾的民主选举就是典型例子。诸多环节都需要资金,1.政治候选人去登记时必须交一笔钱——政府保证金;2,要有超过多少百万人口的联署,即支持你。征集时要有他们的身份证复印件和签名,必然涉及到需要一批支付工资的“党工”;3,“造势”,即政治宣传。你要动用媒体,要到黄金时段更需要“钞票”;集会必须要有租金租场地;4,文宣品、各种各样的造势文宣品都需要钱。所以说,没有金钱政治是玩不动的。
此时,政治实质上是精英集团之间争夺公共权力的游戏。对于政治上被标榜为国家主权平等参与者的广大公民来说,充其量也就是周期性地在不同精英集团中选择公共权力的执掌者而已。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这种政治中“人是想像的主权中的虚构的成员”。这是近代以来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要代表的所谓民主政治的最真实的存在。
*人民政治的主体是人民: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民政治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政治建设方面最突出的作用是什么?坚守民族复兴和人民解放的价值理想,立足于当下世情与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拒绝流行于当今世界的西方政治模式,不断探索、形成和创造出“人民政治”这一新型政治文明。
“人民政治”的主体是人民。何谓人民?中国共产党向来认为“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 历史性范畴”,由于不同时期革命的任务和对象不同,“敌人”会有所不同,相应的“人民”所包含的人群也会随之变化。但是无论如何变化,人民永远是社会中的绝大多数。
借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说法,所谓人民政治,就是依靠“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在这个政治中,社会的绝大多数既是政治的主题,也是政治价值的指向所在。
新中国人民政治的重要特征
《民众大联合》刊发在1919年的《湘江评论》上,是毛泽东在五四运动后悟出的一个主张
*寻求人民之间协同合力:异质人群的“民众大联合”
人民政治的主体是人民。人民既然是指除极少数敌人之外的所有人群,其真实的构成是非同质性的,或者说是异质性的。包括工农等劳动大众、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是由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阶级所组成的,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
但除却差异之外,人民都面临共同的世情与国情,也有相同的历史诉求。比如:在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工农、知识分子,共同面临着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只有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我们才能够获得解放。在新中国,要实现真正的独立和解放,必须发展经济、追求工业化。因此,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
人民政治最突出的基本特点,就是不断在非同质性存在的人民中,寻找共同利益、凝聚政治共识,形成共同的政治目标,结成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统一战线。努力进行异中求同,不断寻找人民内部不同阶级与阶层的相互协同,形成合力的政治。
从点来看,毛泽东同志的“民众大联合”就是这一政治特质的集中而鲜明的表达,是在政权建构上的体现。
习近平也强调“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充分体现了人民政治寻求协同合力的鲜明特性。
*高度重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最大公约数和同心圆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法
既然人民是非同质性的存在,出现彼此间种种关系的失调或冲突也在所难免。正视人民内部的复杂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成为人民政治的重要主题。
怎么来正确处理呢?毛泽东同志提出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通过这一方法,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促进矛盾各方求同存异、相互谅解。
人民内部矛盾除了有思想认识的矛盾之外,还会有实际的利益矛盾、利益关系。如何采取具体切实的方针去解决?毛泽东把它概括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当中有一章,题目就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毛泽东要求:“党和政府领导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不能抱有小圈子主义思想。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以此去达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的事业服务”。
通过统筹兼顾来达成人民内部的协同合力,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一个重要法宝。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就指出:“中国的事情是一定要由中国的大多数人作主”,“不能由一党一派一阶级来专政”。中国必须建立一个真正适合中国人口中最大多数的要求的国家制度。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进一步从实践和理论上极大地发扬了这一逻辑,在建党百年的七一讲话上,习近平同志把“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作为重要的历史经验,也把“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作为中国走向新的百年征途的号召,并要努力通过一整套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制度系统和方法集群去实现“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政治局面。
*追求人民自己参与的全过程民主:否认了西方的权能分立
第一部《宪法》1954年颁布前,草案多达1.5亿人次参与提意见
马克思曾经指出:“必须使国家制度的实际承担者——人民成为国家制度的原则。”马克思当时没有实践,而是对后人提出了应该加以解决的历史任务。
从新中国的实践来看,毛泽东同志在延安跟民主人士黄炎培的“窑洞对”里就讲到“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让人人起来负责”的政治宣示。民主党派能不能监督?可以监督。但是政治不是政党之间的事情,所以中国共产党强调的是“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让人人起来负责”。
在土地改革中,中国共产党明确反对政治任何“包办”和“恩赐”的做法,让土改成为农民自己解放自己的政治实践,从而实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政治再造。首先把农民组织起来、“斗地主”、制定怎么来进行土地分配的方案,让农民起来进行“民主革命”一系列的斗争,非常的典型。
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不仅容纳了社会各界人士、以及领导干部等参加的起草和讨论。在公布后的持续两个多月里,参与讨论的人数达到1.5亿之多,提出的修改意见达118万多条。这也成为了人类宪法史上的一个奇观,体现了人民参与。
进入上个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要探索人民自己参与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的途径和形式。”他明确提出:“反对‘一长制’的管理体制,防止官员专权独断。”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一直努力为之奋斗的。
到了50年代后期,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劳动者直接参与管理”思想。当时《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说:苏联成立以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是真正的民主。体现在哪里?劳动者有劳动权、有休息权、有受教育的权利、有退休养老的权利等等。毛主席则不同意,他认为,这些权利固然很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劳动者要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事业、文化教育事业等等,没有这种权利、这种管理权你那个就等于人家恩赐给你的。
他认为:“不能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理解为多数人在少数人的管理底下去享受那些福利。”某种意义上否定了发源于西方“代议制”中的“权能分立”原则的合理性,尤其否定它在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中的天然合理性。西方社会政治正是依据这一原则,把社会大众排斥于公共权力的实际运行之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于人民政治给予了更加明细的概括,将其内涵延展为包括人民的协商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内容,并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这里都充分揭示了新中国人民政治与西方政党政治的重要区别。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有理论武装抵制党派观念
我党的自觉理论武装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的
上述三个特征都聚焦于一个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因素上,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而论,为了贯彻好“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这需要在实践中建构起有效的资源汇集系统,需要形成公平合理的规则,需要培育起守望相助的社会价值,需要拥有公正高效的执行机制,还需要有效的反馈与修正系统等。这一切都取决于能否形成一支忠诚于人民事业并为人民所拥护的先锋队。
从历史视角看,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条,我觉得中国共产党完全理直气壮有资格说。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担当起这样的一个使命?因为我们党有自觉的理论武装,能自觉抵制狭隘党派观念,确立起依靠绝大多数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价值观。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我党获得了不断纠正这种僵化的、片面的、极端的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我党从中获得了人民史观的信仰、获得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自觉,它善于把人民群众放在利益的第一位上来看待,比如抗疫。
拥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系列的重要思想,我们获得了一种洞察人类社会历史变迁的科学方法论:“一切社会变迁、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中国是个落后的国家,落后的国家实现赶超,要摆脱《共产党宣言》里的那个“魔咒”——东方从属于西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非常重要。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党并非存在于历史的真空中,必须始终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在这里,坚持党的领导同时内含着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人民政治的谱系及其发展
2020年1月6日,特朗普支持者冲击国会大厦,暴露出美国民主政治的结构性缺陷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觉探索和创造的结果
孙中山先生晚年总结其屡屡失败的革命实践,明确提出,告别欧美政治思想,反对在中国复制欧美式的政党政治。在改造中国国民党时曾说,中国国民党不是政党,以此要明确:中国国民党不是西方政党政治意义上的政党。
因此,人民政治的实践,其历史性的资源包括了对于孙中山先生晚年思想遗产的汲取;它的逻辑开端直接导源于“民众大联合”的行动要求;人民政治的思想,则主要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和阶级分析方法。总之,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中自觉探索和创造的结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现在所要的是民主政治,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批评那种把“资产阶级民主”简单地斥之为“虚假的民主”,而把“无产阶级民主”称之为“真正的民主”的说教。他说:“民主只能说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无产阶级的民主;有少数人的民主,有大多数的民主。不好说是真正的民主、虚假的民主。因为对于资产阶级这个阶级来讲,资产阶级的民主也是他们阶级的真正的民主”。
研究和阐释人民政治,需要注意不同政治谱系的分野。
必须看到,中国的人民政治,以及体现人民政治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与欧美国家的民主政治分属于两种性质不同的政治文明,也是力图消除、超越欧美国家民主政治所导致的社会分裂、治理泥淖的一种新的方案。进一步阐释和研究人民政治,需要从这样的高度去获得正确的理论视角,尤其要防止以欧美国家那种自由主义性质的所谓民主政治的制度系统和理论体系为天然合理的范式,去阐释、研究新中国人民政治的做法,更要防止有人以它们作为依据和尺度去评价甚至裁判新中国人民政治的粗暴做法。
*进一步推进人民政治的发展,仍是中国政治建设任重道远议题
作为不同于西方的政治谱系,“人民政治”的提出,以及它的论证、实践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并不意味着已经完成了“人民政治”的建设,因此“人民政治”的建设依然是任重道远。
“人民政治”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以苏为鉴”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虽然不断遭遇过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冲击,但中国共产党人依然坚定地把“人民政治”的探索延伸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创造出人民政治更加丰富的实现形式。进入新时代,以开放的态度去对待人民政治的发展和完善,是正确坚持人民政治立场的应有之意。
我们将继续去完善——
1,如何让扎根于具体部门和区域的人民代表全面掌握和理解国家和社会全局情况,进一步提高人民代表的议政能力?
2.如何形成吸纳人民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各种体制机制?
3.如何形成“人人起来负责”的动员机制,畅通人民监督的常规渠道?
4.马克思说:“应该使人民成为国家制度的原则”。那么,在人们利益日益多元,甚至利益分立性有了很大程度发展的情况下,这一原则如何才能得到切实贯彻?
5.各级人民代表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如何确保不会降低为“阶层的代表、阶级的代表、区域的代表”,甚至沦为“特殊利益集团”的代表?
6.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制度系统与良好的社会和党内政治生态系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人民政治话题,吸引了线上300余名听友参与,图为学者合影
综上所述,人民政治作为一种新的政治文明形态,它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理论表达。我们必须承认,在人民政治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的表达远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人民政治是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谱系的,就是要反对在阐释和研究人民政治时脱离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做好人民政治的理论阐释和研究,应该成为中国当代学者的历史使命。学界必须要有走向生活、走向实践的自觉,要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研究新问题、提炼新概念,创造符合于中国人民伟大实践的新理论自觉。在这里,立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尤为重要!
李念整理
作者:徐俊忠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