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出版的《黑格尔传记》一书中,作者克劳斯·费维克(Klaus Vieweg)写道,“在耶拿,黑格尔成为黑格尔”。30出头的黑格尔在耶拿大学度过了短暂的六年,却完成了向一位独立哲学家的转变。长久以来,学界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兴趣经久未衰,相比之下,耶拿时期却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尽管以狄尔泰、卢卡奇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在20世纪初率先开启了青年黑格尔的研究。作为世界思想史、哲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者,黑格尔在耶拿的故事并不是秘密。前人对于他手稿、讲稿、残篇的整理、归纳已颇有成果——耶拿时期黑格尔的思想体系尚未成熟,但作为一种原初语境,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思想家的成长。
耶拿时期的黑格尔,套用当代语言,还是一名“青椒”,在大学初为讲师,承受着生活、经济、科研压力,甚至还有战争威胁。在近200年后另一位“青椒”来讲述耶拿时期的黑格尔或许更能感同身受。5月12日晚,华东师范大学百场学术讲座,邀请德国耶拿大学哲学博士、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特聘副研究员朱渝阳线上讲授“黑格尔在耶拿——基于手稿、讲稿及残篇的思想史考察”,呈现了黑格尔如何对各方面研究成果进行批评性反思和融合,并逐步构建自己独立的哲学体系。
5月12日,浙江大学朱渝阳应邀在华东师大百场学术讲座中主讲《黑格尔在耶拿》,此为主讲截屏
初进耶拿:谢林的“小跟班”
稍对西方哲学史有所了解的人避不开谢林与黑格尔之间的学术争论和纠葛。但至少到1803年,两人还是以朋友相称,友好往来。朱渝阳从图宾根神学院讲起,黑格尔、谢林与荷尔德林在这里相识相交,并被誉为“图宾根三伙伴”。他们盛赞法国大革命,一起植树庆祝,把酒欢庆。黑格尔1793年毕业,先后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担任家庭教授谋生。谢林虽晚两年毕业,但很快就跻身哲学家的行列。
在耶拿哲学系,存放着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座雕
谢林当时与当时家喻户晓的哲学大牛费希特保持着书信往来,1794年费希特担任耶拿大学教授,讲授知识学,并将讲稿寄给了谢林,谢林随后发表了一系列例如《论自我作为哲学的本源》等阐释费希特哲学的著作。1798年,年仅23岁的谢林因受到歌德青睐而成为了耶拿大学的(编外)教授。此时的黑格尔还在法兰克福做着无聊的家庭教师。虽然他就宗教神学的主题写下了一些表达其哲学思想的文章,但始终没有能够进入到哲学的世界中。
在受到谢林邀请,前往耶拿任职前,黑格尔曾这样表达自己的学术抱负:“我不能满足于从事人类低级需要的科学教育,我必须攀登科学的顶峰,我必须把青年时代的理想转变为反思的形式,也就是化为一个体系。”
在耶拿哲学系外墙的一排排白砖上,刻着卓有成效的哲学家姓名
1801年1月,黑格尔来到耶拿。耶拿当时是普鲁士的大学城,是许多先进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他们在这里教授哲学、历史和文学。这里也是文艺复兴的中心,是闪烁着自由思想光辉的地方。与席勒、费希特、谢林、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等人相比,当时的黑格尔是一个无名之卒。他没有为人所知的作品,也无人赏识,最好的标签是“谢林的朋友”。莱茵霍尔德甚至戏称黑格尔为谢林的“小跟班”(Schildknappe)。
初登哲学舞台:评议哲学体系的差异
到耶拿半年之后,黑格尔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以下简称《差异》)。《差异》一文的出版,一方面标志着黑格尔从宗教神学框架向哲学话语体系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标志着黑格尔通过参与当时最激烈的哲学讨论而正式登上哲学舞台。
1801年7月, 黑格尔的第一本著作《差异》 在耶拿完成
从《差异》一书的文本进行分析,朱渝阳认为,黑格尔通过将费希特哲学归为“主观的主体-客体”,谢林哲学归为“客观的主体-客体”,而首次以明晰的概念范畴厘清了这两种哲学体系之间的根本差别,并指出后者之于前者的优越之处。在此基础上,黑格尔提出了以同一哲学为导向的体系构想,这一构想在很大程度成为后期成熟哲学思想的框架,但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黑格尔还处于实体性形而上学阶段,将作为“绝对”构成部分的自然哲学与实践哲学相互并列,未能充分解决客体与主体以及自然与理智之间的关系问题。黑格尔在接下来的著作中,不断完善优化他的哲学体系方案。
走上讲台:正式步入学术生涯
当时的德国大学,未获得教授职位的教师是没有固定工资,收入来源全靠开课时学生所交的费用。1799年黑格尔因得到父亲的一笔遗产才能在经济上支撑他在耶拿大学任职。1801年2月黑格尔通过授课论文资格答辩,获得了授课资格。同年10月,黑格尔在耶拿首次开设的课程是《哲学导论》《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报名上课的学生人数并不多。朱渝阳展示了黑格尔手稿中附录十余位听课学生名单。耶拿早期黑格尔的默默无闻从他寥寥无几的学生数量中也能一窥究竟。
黑格尔在耶拿早期开课时选课学生名单,共11位
从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的课表可以看出,当时黑格尔认为,逻辑学与形而上学要各自分开。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和规律的学说,其任务是要揭示有限物的对立而过渡到形而上学,是形而上学的“导论”;形而上学是关于绝对物的思辨或理性认识,是真正的哲学。朱渝阳进一步提出,就逻辑学与形而上学两者的关系而言,可以认为,黑格尔尚处于哲学探索的阶段。
志同道合:与谢林创办《哲学评论杂志》
耶拿前期,黑格尔与谢林关系紧密,志同道合。两人不仅在1801年10月底11月合开了一门讨论课,而且在1802年还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两人既是编辑也是唯一的作者,他们主张:“与非哲学的否定性特征相反,我们首先呈现的是哲学的范畴本质;然后尽可能多地顾及到哲学与一切文化的所有共同点。……我们要睁开眼睛看到,所有的科学通过哲学而真正重生。”
(图:与谢林共同创办的杂志)
朱渝阳认为,这一时期的黑格尔虽然依然受到谢林很大的影响,但也逐步发展出自己的哲学思想。例如,在《论自然法的科学处理方式,它在实践哲学中的地位及其实证法科学的关系》(简称《自然法论文》)中,黑格尔首次提出了,“精神高于自然”。这与他在《差异》中将自然与理智相互并列的理论不同。
与此同时,一份被命名为《伦理体系》的手稿,是黑格尔哲学中最早具有体系化外观的文本,在很多地方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后期法哲学原理。其中关于家庭、社会共同体及其民族国家的论述基本上奠定了法哲学的理论框架。
谢林离开:黑格尔哲学的契机
1803年,谢林离开了耶拿,《哲学评论杂志停办》;同时,大批教授和学生纷纷离开。黑格尔的生活每下愈况,心生暗淡,对前途也更感渺茫。黑格尔在写给谢林的信中这样感慨道,“耶拿失去了所有的大思想家,耶拿也失去了作为哲学麦加城的崇高荣誉。”。虽然黑格尔也试图离开耶拿,寻找新的机会,他曾向海德堡等其他高校投简历,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1803-1806年期间,黑格尔没有再发表新的论文和著作。
*建构哲学体系:三大体系草稿
1828年,黑格尔在柏林大学上课时,已是哲学大家了,也成为漫画家主题
然而朱渝阳认为,谢林的离开却使黑格尔获得了一个契机——那就是摆脱谢林哲学的影响,从而发展出自己独立哲学体系。1803年之后,黑格尔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手稿面世。在此期间,黑格尔默默无闻,远离时代的喧嚣,致力于宏大哲学体系的建构,最终的成果就是后人整理出版的“三大体系草稿。”
在体系草稿一《思辨哲学体系: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的讲稿残篇》中,黑格尔专门处理从自然哲学向精神哲学的过渡问题,试图解决从《差异》到《自然法论文》中遗留下来的问题。此时的黑格尔已经把精神看作实体本身。
在体系草稿二《逻辑学、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黑格尔首次提出了绝对精神,用以沟通逻辑学与形而上学。
经后人整理后的黑格尔在耶拿大学的三部手稿
1805年之后,黑格尔将逻辑学与形而上学合二为一,转化成了一种容纳了形而上学的新型逻辑学:通过逻辑规定性的运动而达到对“绝对”的自我认识,这是辩证法思想的基本样态,也是后期《逻辑学》的初步表达。同时,在耶拿体系草稿三《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中,黑格尔关于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的思想已初具框架,但具体术语还未出现。此时黑格尔也着手《精神现象学》的写作。
*一步一个脚印的感染力
至此,黑格尔前《精神现象学》的学术历程已完整展现出来。1806年10月,耶拿战争前夕,黑格尔完成了《精神现象学》的写作。拿破仑的进入,耶拿的没落,不堪的私生活,这些都迫使着黑格尔离开耶拿。在班贝格短暂地做书报编辑之后,黑格尔转赴纽伦堡,担任一所文科中学的校长。在此期间出版了他的重要著作《逻辑学》。1816年,46岁的黑格尔被任命为海德堡大学的教授。1817年,《哲学科学全书纲要》问世。1818年,黑格尔被普鲁士国王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1831年逝世。
朱渝阳介绍黑格尔生平 ,强调他的大器晚成
纵贯黑格尔一生,朱渝阳分享,作为哲学家的黑格尔不是天赋性选手,他没有谢林的年少成名,也没有费希特结识康德的机遇,但他总是在不断努力,奋发图强,一步一个脚印朝着作为体系的哲学大厦进军。1801至1807是黑格尔一生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期,也是最艰难困苦的岁月。他郁郁不得志,同时还饱受着思想的煎熬和生活的拮据。但正是如此,黑格尔的思想历经变革洗礼,完成了向一个独立哲学家的转变。就好像每位年轻老师一样,需要一个成长的空间。曾经在耶拿大学留学的朱渝阳认为,这就是黑格尔耶拿哲学作为思想探索阶段最富有感染力的一点。
1792年时,耶拿有哲学之都的美誉,被称为“塞尔河畔的雅典”
讲座中朱渝阳带着听众穿梭于她学习过的耶拿大学、耶拿城街头,她这样富有情感地介绍:十九世纪的耶拿被誉为“塞尔河畔的雅典”。正如古典之都雅典,聚集了相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耳熟能详的大家,在耶拿也汇集了席勒、莱茵霍尔德、费希特、谢林、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等思想家。这里是哲学历史的文艺复兴中心,到处闪烁着自由思想的光辉。在耶拿一大批大师云集于此而星光璀璨,即使今天漫步在耶拿街头,也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故居、雕像、铭牌。黑格尔撰写《精神现象学》的小楼成了学子崇敬的地标建筑。
1806年拿破仑攻入耶拿,之后黑格尔也离开了。但是,他的《精神现象学》已经在这里完成,作为一个体系哲学家的黑格尔为人所知。“在耶拿,黑格尔成为黑格尔。”
耶拿之战中,黑格尔遇到拿破仑,称其为“世界灵魂”
作者:童毅颖 李念
图照:演讲者PPT、现场截屏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