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讯 (记者姜澎)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唐幸福教授课题组的最新成果,解决了氮氧化物污染的难题。该成果已与企业合作建立规模化生产中心,产品已在两个工业领域中投放使用,为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提供了依据。
最近一个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多达44个城市先后实施空气重污染应急措施,多个城市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常态化雾霾天气的“元凶”,就是以PM2.5为代表的颗粒物污染。
早在17年前成立的北京“蓝天工程”课题组,就已预见到PM2.5将是未来大气污染控制面临的难点问题,当时的科学家普遍认为,烟气脱硫可以解决大气污染,因此建议大力发展脱硫技术,但灰霾现象并未明显改善。进一步研究后,科学家们又发现氮氧化物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要解决雾霾问题,必须脱硫脱硝双管齐下,协同控制。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氮氧化物列入了节能减排的总量控制范围。
唐幸福课题组研发出的新型脱硝催化剂,可以有效地控制PM2.5前体物氮氧化物的排放,对减少大气中二次颗粒污染物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新型催化剂比传统催化剂寿命提高10倍以上,特别是在传统催化剂无法发挥作用的燃煤工业锅炉和特种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方面,也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活性。据介绍,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火电厂、重工业、汽车等源头的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
美国化学会周刊 《化学化工新闻》和环保汽车协会第一时间转载报道了这项技术。他们在报道中引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相关学者的评价,认为这样的设计为彻底解决催化剂稳定性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可行的选择。报道还对比了美国田纳西大学和国立橡树岭研究所的研究结果,对复旦大学这项新的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