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本周末将进行高考改革后的首次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考生集中两天参加面试,其成绩最终将与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折算后相加,按照分数高低录取。虽然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与往年实施的自主选拔录取试验并不相同,但已经实行10多年的招生改革,为今年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提供了经验。
多种方式探索人才选拔
今年上海和浙江两地参与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考生,最终录取的排序分为高考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30%,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这一试点如果成功,将可能为全国范围内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高考改革提供经验。
改革试点之所以选择在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所高校在过去10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探索如何将学生平时的学业表现以及面试时体现出的综合素质纳入评价体系,从而形成更科学、更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
2003年,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首次被列入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开始尝试自主选拔学生。2006年,两校经过教育部批准开始实施自主选拔录取试验,学校可以自行组织考试,测试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并且按照1∶2的比例面试,择优录取。获预录取资格的考生只需要满足高考一本线的要求,就可以被录取。当时两校各有300个招生名额,虽然这一数字只占当时两校在上海招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但却是当时高考招生改革的重大突破。后来,这一名额扩大到两校各500个左右。
复旦大学第一年笔试题目涵盖高中10个科目,这成为延续近10年的“千分考”。
“关于考试方式,学校考虑再三,明确必须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真正的学业基础,而非应试能力,所以必须有较宽的涉猎面、科目不能偏废。”当时参与方案设计的复旦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复旦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高中教学要更全面,进而改变为应试而人为造成偏科或者知识结构不完善的现象。”这也和复旦大学长期以来积极倡导的通识教育理念相一致。
在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设计的自主招生考试方案中,考察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综合或者文科综合,完全由大学教授命题,综合考察学生素质,这一方案延续至后来的高水平大学联合测试(AAA测试)。当时参加方案设计的一位教授认为,这些题目的初衷不是简单地通过超纲或者增加难度,而是通过更灵活的题目设计,考察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两校都规定,按照笔试成绩进入面试后,成绩清零。考生按照面试成绩排序,决定录取名单。虽然面试方式在10年中陆续有调整,但两所高校每年都对参加面试的教授进行培训,已积累不少经验,这也为今年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奠定了良好基础。
标准化考试结合个性化选拔
虽然今年的综合评价录取试点是一个全新的方案,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据悉,复旦和上海交大对此都已进行过精心的研究和测算。
据介绍,往年两校的自主招生按照1∶2的比例进入面试,获得预录取之后,学生只要满足一本线就可以直接录取,但是今年的考生通过资格审定后,将由学校按照1∶1.5的比例面试,按照折算总分进行录取。
事实上,往年两校每年都针对自主选拔录取的考生和裸考入学的考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即便前者的高考分数稍低,但学业表现并不低于后者。调查数据说明,通过学校自主选拔,考生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更契合。
如何通过标准化考试为各高校的录取提供更好的依据,目前高校一直在探索之中,而此次方案将高考和学业考以及面试相结合,显然更科学,为将来通过标准化考试选拔学生这一做法在全国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从目前来看,没有比高考更具有公信力、科学性更能得到保障的考试。”一位长期参与自主招生工作的教授告诉记者。即便是在过去10多年中,大学在不断进行自主招生探索时,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将科学的标准化考试用于全国高校的自主招生。
文汇报首席记者 姜澎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